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盛夏的闽西大地,汀江碧波映照着两岸青翠。8月19日,随着福建省古韵汀州文旅集团以900万元竞得汀江城区段10年文旅开发特许经营权,龙岩市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中再添标志性成果。这是福建省首单河道文旅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更是龙岩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又一创新实践。
体制破冰:从资源核算到市场定价
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水利厅的指导及龙岩市委、市政府“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战略引领下,龙岩市水利局大胆探索,在全省率先走通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全链条改革路径。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长汀县在全省率先构建“三项机制”推动改革见效落地:
科学核算夯基础。委托第三方对汀江城区以上河段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量化文化服务类价值增量58348万元,为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创新采用“曲凹哩项目收益比照法”,测算年经济效益455万元,最终形成900万元交易定价。建立“价值增量-开发收益-交易定价”的闭环模型。
市场机制显活力。参照“曲凹哩”项目收益数据,采用“水面经营权入股20%+10年期限”模式确定交易价格,实现水生态产品市场化定价零的突破。
长效反哺促循环。通过特许经营收益反哺河道治理,形成“保护投入-价值增值-收益分配-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龙岩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熊瑞春表示:“此次交易明确‘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要求受让方古韵汀州集团每年投入一定收益用于河道管护,实现‘开发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
示范价值:从制度创新到模式创新
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探索生态富民体系。2023年2月,紫金铜业与时代思康的100万立方米水权交易,实现福建省水权交易“零的突破”;2023年12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花落龙岩长汀;2024年4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跨省(与广东省)交易在长汀成功签约;2024年8月,新罗—永定区域水权交易再创福建省单笔最大水量交易纪录。龙岩市通过多元交易模式交易水量占全省总水量53%,其经验入选水利部办公厅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同时,龙岩在福建省首创“水票制”改革,发放水票69张,盘活2亿立方米闲置水资源;创新推广“节水贷”“水权质押”“水票贷”等金融工具,撬动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编制水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布局87个重点项目推动三产融合。
水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环境的治理。龙岩市将河湖长制作为重要抓手,构建2717名河湖长责任网络,出台《龙岩市实施河长制条例》《龙岩市汀江保护条例》等法规。河长制实施以来,持续实施安全生态水系项目9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116个,并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排查并整改“四乱”问题1220个。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上半年国省控断面优质水质比例达82.9%,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制度+科技+工程”模式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此次交易是龙岩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又一里程碑,龙岩市的此次改革具有三重示范价值,在制度创新方面:首创“河道治理+文旅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模板,填补水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制度空白。路径创新:通过“十大生态工程”系统治理(含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等),构建多维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模式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群众受益”的协同机制。
站在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起点,龙岩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从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到全省首单河道文旅特许经营权交易破冰,龙岩市在水利高质量发展征途上,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