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被誉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见证了福建省首单河道文旅类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完成。这次交易是福建省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的又一创新举措。
8月19日,福建省古韵汀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900万元竞得长汀县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出让的长汀县汀江(庵杰乡至新庄水闸段,简称“城区段”)河道文旅类开发10年的特许经营权。这笔交易标志着长汀县在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迈出重要步伐。
浩瀚奔腾的汀江,哺育了千千万万客家人。如今,在一代代客家儿女的精心守护下,汀江“好水有好价”,其生态资源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成为长汀县文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生态变现“提供了生动样本。
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可交易
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长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推动生态共治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民间河长”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管护巡查公司,大力实施汀江流域治理工程,融合汀江两岸自然和人文景观,建成长汀城区一江两岸风景区以及庵杰龙门、新桥曲凹哩等河道景观。一江碧水成为长汀的绿色名片。
近年来,长汀在河道治理上持续投入资金,使得河道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现实需求愈加强烈,亟需探索汀江水生态保护投入与沿岸文旅产业开发利用收益相结合的模式,以收益保障河道保护治理的可持续投入,实现水生态保护治理与文旅产业双向“增值反哺”。汀江(城区段)河道文旅类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应运而生。
如何让汀江资源变成“有形资产”?科学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是关键。
交易前,在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长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长汀县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汀江(城区段)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按照核算结果,汀江(城区段)文化服务类水生态产品价值增量为约5.83亿元,涉河文旅开发尚存在较大空间。
在交易价格测算上,长汀县遵照市场定价原则,即基于交易标的物开发利用价值、交易期限通过交易双方协商定价,采用汀江(城区段)目前现有的“曲凹哩”项目旅游收入与水生态产品价值增量比例关系,参照其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计算得到年经济效益约为4551万元。按照项目收益率10%估算,预计每年可实现盈利约455万元。参考“夜游汀江”项目出资比例,以水面经营权入股的出让方出资比例为20%,以此测算交易价格约为90万元每年。水面经营权按照10年为期限进行转让,确定汀江(城区段)河道文旅类开发10年特许经营权交易金额为900万元。
汀江保护治理经济成效可量化,成功推动“水美资源”向“水美经济”转化。交易成功后,转让资金将统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河湖保护提升、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河湖生态价值。这一“投入治理一价值反哺”的模式让河湖生态价值反哺河湖治理,形成可持续的良性自我造血机制。
优势变动能“以水生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交易协议,福建省古韵汀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取得特许经营权后可在上述河段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游船、水上娱乐、涉河休闲等各类文旅经营活动,并对上述河段内的文旅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放、统一管理,最大程度发掘汀江的文旅价值。
目前,古韵汀州公司已立项谋划“一江两岸”"水上特色旅游航道和渡口工程。项目投资约4600万元,将进一步提升长汀古城旅游基底,促进一江两岸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
此次交易,并非长汀县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的个例。
近年来,长汀县统筹水系连通、安全生态水系、山洪沟治理及森林水源涵养提升、林业碳汇建设、生态河道体系建设、生态水源调蓄、汀江源保护区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旅游提质、农业水保、乡村环境治理、绿色通道建设等汀江上游水源涵养十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昔日“火头山”,今日“绿满山”。全县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3%提升至93.56%。水土保持释放巨大碳汇潜力。
长汀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福建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先后落地。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长汀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汀将踔厉奋发,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