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河湖新闻

新福建:从Ⅲ类到Ⅱ类!南靖县靖城桥国控断面水质跨类别提升背后的生态治理密码

来源:新福建 发布时间:2025-07-25 09:5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南靖县作为九龙江西溪流域的发源地,境内72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总长1066公里,船场溪、龙山溪等主要支流滋养着约1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九龙江西溪(南靖段)下游的靖城桥断面,恰似流域生态的“晴雨表”,既精准反映全县水质“健康状况”,更为下一阶段的水质攻坚提供“对症良方”。

  曾几何时,南靖县面临流域水质恶化的挑战。而如今,靖城桥国控断面水质已从Ⅲ类跃升至Ⅱ类,主要流域优良率稳定保持100%。这场从“水浊岸荒”到“水清岸绿”的蝶变,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须坚持‘源头管控、过程监管、结果验证’一体化发力,才能让水质稳步提升。”南靖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关键。南靖县以“立、管、治、建”四字为纲,奏响了守护九龙江生态的“四重奏”。

  “立”字当头,举好水质攻坚“指挥棒”。今年以来,南靖县组建水质提升督办帮扶专班,由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冲锋、亲自督办,多次召开水质提升推进会,并带队深入一线督导。同时,制定下发《水质提升大比拼专项行动方案》《“一场一策”整改任务和问题清单》等文件,以完善机制推动落实,为水质攻坚指明了清晰方向。

  “管”字当头,下好生猪整治“一盘棋”。生猪养殖污染曾是影响流域水质的顽疾,当地不少养猪场存在“小、散、差”问题,标准化程度偏低。南靖县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编制《福建省南靖县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聚焦254个规模养猪场的整治提升,划定山城、丰田、龙山、金山、和溪5个镇为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外的养猪场全部通过指标统筹退养或入园安置。目前,梅林镇、书洋镇、土楼管委会、船场镇的猪场已完成指标统筹退养。

  与此同时,通过“撤小并大”建设楼房式养殖设施,将养猪场重组整合为存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截至目前,已完成49家猪场的重组整合升级,统筹存栏指标2.95万头。在此基础上,南靖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计划将全县规模养猪场数量缩减至50个,使单场平均养殖规模从1000头提升至5000头以上,从根本上破解小散养殖场监管难题。

  “治”字当头,织密生态治水“净化网”。南靖县在部分水质较差的流域,同步推进人工湿地建设、拦截沟渠修建与水生植物种植,既实现了生态治理目标,又打造了休闲观光好去处,兼顾生态与社会效益。

  “现在这片湿地成了我们散步休闲的好地方,风景美,让人心里舒坦。”高新园居民对建成的人工湿地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南靖县已建成1处长约200米的生态拦截沟,在高新园上廍排水口上游建成约33亩的人工湿地,安装生态浮岛约5800平方米。此外,在靖城桥国控断面上游16条重点小流域,种植了狐尾藻、风车草、再力花、千屈菜、梭鱼草、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累计种植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建”字当头,筑牢水质提升“压舱石”。“以前条件差,大家只能把污水倒在门前沟渠里,又脏又臭,蚊虫还多。”提起过去的生活环境,金山镇村民不禁皱眉。而如今,家门口的变化让他们打心底里高兴:“现在村里的生活污水都排进了污水处理站,苍蝇蚊子少了很多,住着别提多舒心了。”

  近年来,南靖县持续推进农村污水PPP项目,惠及11个镇(土楼管委会)的57个村(居)。截至目前,已新建52座污水处理站和1座龙山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配套管网715公里(含接户管),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环境问题。

  碧水长流,青山常在。南靖县以“立”明确方向,以“管”狠抓整治,以“治”守护清流,以“建”谋划长远,与碧水相伴,共奏生态保护“四重奏”。这场守护“母亲河”的保卫战,南靖县仍在继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