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河湖新闻

光明日报:福建长汀:把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16:0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福建长汀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纵深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历经多年的综合治理,让昔日的“荒满山”变成今天的“绿满山”。

  长汀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凝聚全县人民的合力,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优良传统,在无数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绿水青山。在荒山治理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带头人。

  带领村民种植万亩杨梅的黄金养、把“难坑”变“富坑”的南坑村支书沈腾香、“造林大户”林慕洪……这些长汀的“愚公”们,用大半生精力,把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当地这首民谣是当初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河田镇村民傅木清的无奈与心酸。

  随着长汀县水土流失慢慢得到改善,傅木清的胆子也跟着变大。他开始带着村民大面积承包土地种植水稻。傅木清回忆:“20多年前,这田中泥沙混杂,水稻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

  “现在山上都是绿树,水源也不成问题,土地的肥力也越来越高。我们慢慢种上了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现在水稻可以种两季,还能种一季烟叶或者蔬菜。”全国种粮大户傅木清眉开眼笑地说。

  昔日贫瘠“望天田”变成如今“万亩良田”,周边集中连片流转核心区面积3000多亩,是龙岩市连片面积最大的农垦区。当年“最穷”的朱溪、罗地如今都是远近闻名的产粮大村。

  看到父辈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所奉献的青春和汗水,90后的傅桥也想把自己的梦想与这片土地紧紧系在一起。

  2016年,傅桥为梦想取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长汀县十八乡农业专业合作社。长汀县共有18个乡镇,傅桥希望打造一个服务于本土的农业合作社。

  2022年,他在长汀县大同镇建明村规模流转230亩撂荒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复垦,荒地成良田,第一年就实现亩产900多斤。此外,还在其他村流转复垦撂荒地,成为长汀县撂荒地复垦面积最大、质量较好的新农人。

  在长汀,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林间,“鸟中大熊猫”海南鳽在这里生息繁衍。重点治理区维管束植物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种增加到341种,鸟类从100种恢复到321种;林下,套种茯苓、五指毛桃等中草药,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92万亩,年产值达35.2亿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