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突出问题
武平县千鹭湖美丽河湖建设项目实施前,上下游及周边河道支流存在无序生猪养殖、超承载限度养殖生猪等问题,河水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同时生态环境修复基础设施不完善,近三分之二的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原生湿地基本消失,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没有发挥出普惠型、共享型的生态价值。
主要做法
武平县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启动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争创国家4A级景区、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等措施,着力构建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一是全面开展上下游及支流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拆、转、治、清、管”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累计拆除猪舍面积 约140 万平方米、消减生猪存栏 约100 万头,为千鹭湖美丽河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水质基础。
二是强化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层层落实湿地管理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副科级管理机构——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强化综合整治,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增殖放流等项目,加快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三是实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因地制宜构建千鹭湖地区各湖及平川河水系连接通道,变死水为活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修复保护连通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四是注重品牌打造提升千鹭湖价值。武平县强化品牌创建工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湿地水生风箱树群落、打造了高依山白鹭保护区。公园提前一年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千鹭湖先后获评中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主要成效
一是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从污水横流到国家湿地公园,铁腕“治水”之后的千鹭湖湿地公园,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公园内分布了维管植物193科515属823种、野生脊椎动物32目94科297种,特别是成为了白鹭生活的天堂,并形成“湿地花香、竹林禅静、丹枫白鹭、水杉争雄、芦苇飞花、松海云梯、十里桃红、泛舟观荷、白鹭坠霜”等九大景观,稳定实现“有河有水”。
二是水生态系统得到优化。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为韩江流域提供优质稳定的水源补给,有利于调节气候,保障区域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稳定实现了“有鱼有草”。
三是第三产业得到激活。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 80万人次,千鹭湖所在地凹坑村每年村里因千鹭湖旅游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千鹭湖美丽河湖的建设有效释放了生态红利,加快推动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稳定实现了“人水和谐”。
经验启示
武平县在美丽河湖建设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坚持和谐共生治理模式,在千鹭湖美丽河湖建设具体实施中围绕“截、清、治、修、管”五字方针,按照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完成污染面源治理的基础上,创新湿地治理方法、技术修复方法和长效管理方法,有效打造了福建省唯一的跨省流域山地河流型湿地公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其经验做法可为自然保护地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