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福建福安的立峰村,是闽东地区少有的以人物命名的村庄,它是著名革命烈士马立峰同志的故乡。近年来,政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生态振兴为抓手,全面推进“山水立峰、生态立峰、美丽立峰”建设。
当我们走进溪柄镇立峰村,清澈的茜洋溪绕村而过,生态护堤与岸边绿树相融相长,蜿蜒的溪流像一条飘动的绸带环绕着村庄。
“自从有了河长制,我们的河流清了,村庄美了。我们在外面工作的时候,总会生出一种新的感觉,一眼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时时记得住乡愁。”一群在外创业的立峰村年轻人如此说道。
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立峰村段安全生态水系属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景观漫步道(塑木板材质),全长640米,步道上伫立着为纪念马立峰而设置的立峰亭。在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实施前,立峰村及周边村庄的生态状况十分糟糕,水质长期为劣五类。
为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助推生态振兴,福安市约投入1200万元开展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水质,进一步带动周边村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河长制第三方管护
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实施,在充分兼顾防洪安全、绿色生态、宜居环境、乡村旅游、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同时,又补足了生态短板。项目建成后,配套河长制第三方管护机制,真正实现了“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管护、数字化监管”的河湖管理机制。
在河湖物业化管理制度的推动下,河道专管员队伍严格实行“一天两巡河,一日一上报”的河长制工作机制,对各流域河段进行严密监查,将发现到的“四乱”突出问题及时上报,再由镇政府督促所在流域的村委给予协调解决;同时,政府还在敏感流域投入监控设备,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监控,让每一个河流都装上“千里眼”,每一处隐患都能被查明。通过开展打击畜禽和水产非法养殖、取缔河道占用违规建设、开展建筑垃圾清理整治等行动,标本兼治,确保河湖长治久清。过去随处丢弃的生活垃圾,或漂浮湖面的白色泡沫、塑料瓶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道和惹人喜爱的山水画廊。
民众护河“生力军”
在立峰村,时常可见一群由退休职工自发组织的“老年河湖护卫队”,他们手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倡议书,深入乡间小道,在茜洋溪湖沿岸开展河道保洁宣传督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为景观步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里还成立青年志愿者环保联盟、巾帼护河队等组织,协助各部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保护茜洋溪·共护母亲河”主题护河活动,参与“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等;村委制定村规民约,带头监督河流的保护管理,引导公众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让每一个“旁观者”都变为河流污染治理的“生力军”。
人居环境整治
溪柄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美、服务设施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美丽底色“增亮工程”。坚持常态化治理与长效化管理相结合,发挥标杆示范村带动效应,以“春夏秋冬四季战役”为抓手,各个村庄实现村洁、街净、道整、灯亮、树绿、花红、人欢、民乐。
乡村振兴建设
近年来,福安市溪柄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确立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为核心、以生态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先导的五大发展战略。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紧扣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两大主题”,聚焦“强党建”“高优精”“美宜居”“农文旅”“兴人才”五大板块,以点连线、串珠成链、致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五大示范长廊”,走出一条具有福安风格、溪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产融合”“村企联动”“人才驱动”“文旅融合”等多种乡村振兴的“溪柄模式”,正让这片热土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立峰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当地政府鼓励本地人游本地,近郊游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商机。项目以立峰村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峰村将成为一个热门的休闲亲子网红打卡景点,未来的旅游人数会越来越多。
步步即景,处处皆情,立峰村幸福河湖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山有魂,水有韵,村有神”,山水宜居新农村的到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