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河湖动态

厦门构建河湖长制“三员制”守护城市水系生态蓝线

来源:厦门市河长办 发布时间:2025-10-23 08:4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近日,厦门市出台《厦门市水系生态蓝线管理办法》,明确河流、水库、重要输水管渠等水系生态蓝线管理范围,并将水系生态蓝线纳入“多规合一”综合平台,通过构建河湖长制“三员制”管护机制,织密水系空间管控安全网,守护城市“血脉”健康,绘就人水和谐共生新画卷。

  一、科学划线,当好水系空间“司线员”

  一是划定生态蓝线。明确河流、水库、重要输水管渠等地表水体的生态蓝线管理范围划定标准,对于有堤防河流,按照城市建设区堤脚外延30米、非规划城市建设区堤脚外延15米确定;对于无堤防河流,按照城市建设区河道管理范围线外延30米、非城市建设区河道管理范围线外延15米确定;水库按照校核洪水位线外延30米确定。二是明晰管控职责。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水利、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住建、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责明确蓝线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并将蓝线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河湖长职责范围内,强化激励问责。三是构建“一张蓝图”。将水系生态蓝线融合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的城市空间蓝图里,形成水系全域“一张蓝图”,实现规划统筹、统筹规划。

  二、多规合一,当好协同治理“守门员”

  一是搭建协同平台。将水系生态蓝线纳入“多规合一”综合平台,形成“一张蓝图管全域”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水利、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13个部门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管控水系生态空间。二是严格项目审批。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对所有申请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联合审查,确保项目从选址、设计方案到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水系生态蓝线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进行跟踪、督促、落实调整。自2018年蓝线纳入平台以来,已审批完成1726个开发建设项目,指导调整216个。三是实行动态监管。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监管机制,线上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对水系生态蓝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线下依托河道专管员每天巡查,对发现破坏水系生态空间的行为及时上报,由相关部门督促整改落实。

  三、联合执法,当好水系管护“监管员”

  一是明确违法“红线”。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明确在水系生态蓝线范围内不得从事“破坏防洪排涝设施,擅自占用、填埋水域”等六大类违法活动,对在水系生态蓝线范围内进行违法建设或者不符合保护和管控要求的活动依法予以查处,对侵占水域岸线、围垦等行为“零容忍”。二是强化联合执法。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与人大、公检法、环保等力量联防联动,共同建立“人大代表+河湖长”“公检法+河湖长”等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侵占水域岸线、妨碍行洪安全等各类涉水违法行为。2025年,共组织联合执法15次,出动人员110余人次,推动整改涉水问题232个,清理阻水高秆作物2320平方米。三是铁腕查处护线。自2018年蓝线划定以来,市级共查处16起水系生态蓝线违法案件,涉及破坏管渠、侵占水域等违法行为,有效确保供水安全,切实维护良好的水系空间安全防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