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2024年,漳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漳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周祖翼书记、省长赵龙来漳调研讲话要求及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建立一套机制,塑造两个样板,部署三大行动,创新N项举措,齐心协力攻坚治水,交出了一份水质提升高分答卷:全市49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7.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Ⅰ~Ⅱ类水质比例71.4%、同比提升38.8个百分点;12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比例100%、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36个省考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7.2%、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152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一、“一套机制”筑牢水质提升根基
一是抓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把生态环保作为第一季度的“一季一主题”,市双总河湖长、市委书记王进足和市长魏东召开现场推进会,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整改”为2024年首季主题,部署全市深入推进碧水工程等行动计划,释放生态环保必须从年头抓起、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二是抓责任落实。出台《漳州市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预警、约谈、问责逐级递升机制,实行验水制度,将水质提升考核结果报送组织部门作为提拔使用依据,共发出红黄牌预警36个,约谈1个县区河长办、3个乡镇,问责10人。市级河长亲自指导部署制定全市152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提升 “一断面一方案”,排查出断面污染源头问题589个。三是抓协调联动。协同水利、生态环保、住建、农业农村等河长办主要成员单位,实行分县区包片挂钩督导帮扶,并建立重点盯办问题清单管理和驻守督导工作机制,组建督导组和行业专家组,每月开展蹲点督导,推动水环境问题加快解决,共印发4批次、117个重点盯办问题清单。开展“一月一暗访”,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决策督查办及河长办相关成员单位等开展专项督查、明察暗访26次,督促整改水环境问题750个。
二、“两个样板”树立河湖治理标杆
一是打造“生态紫泥”。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王进足深入龙海区紫泥镇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精准聚焦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与核心环节。市河长办会同成员单位深入一线把脉问诊、督导帮扶,推进问题整改。龙海区委、区政府领导部署推动,建立紫泥镇环境整治提升挂钩机制,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16个科局同紫泥镇16个村(场)同心协力,破解难点和堵点,畜禽散养、水产养殖、种植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企业非法排放等五类问题得到有力解决,由确保“河畅、水清”向实现“岸绿、景美”迈进。二是建设“湾湾挹翠”。漳州市下大力气,治“污”净“水”、引“湖”拓“河”,全力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生态”、擦亮“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打造“一脉筑廊、两溪互连、八片互通、多点闪耀”的九十九湾连通水系“幸福河湖”,成功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高分通过验收评估,并获评水利部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入选“青年眼中的家乡河·幸福河”宣传活动,吸引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中青报等央媒纷至沓来报道,多次登上央视直播,成为漳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三大行动”引领治水攻坚方向
一是统筹流域综合治理大行动。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质提升攻坚,围绕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落实在哪里,着眼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提升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环境和生态系统质量。二是聚焦源头污染治理攻坚战。出台推进“污水零排河”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建“污水零排河”工作专班,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双组长,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任成员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围绕重点流域、重要指标、重大污染源,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形成强大治水合力。2024年全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排在全省第一。三是攻坚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扣攻坚目标、紧盯时间节点、紧抓整改落实,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提升。漳浦县鹿溪后港大桥、龙海区南溪浮宫桥国控断面2024年1-12月水质均值提升至Ⅲ类,其中漳浦后港大桥国控断面前三季度水质改善明显进入全国前30名;超额完成7条县城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等。
四、“N 项举措”激活全域治水引擎
一是下好流域治理“一盘棋”。市级总河湖长、副总河湖长多次带队奔赴一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督导九龙江、鹿溪、花山溪等流域水质提升工作。紧扣市总河湖长工作部署,龙海区实施南溪流域水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制定29项具体举措,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相关单位挂钩南溪流域沿线乡镇的机制,分类施策、精准治污。漳浦县采取“治污+纳污”双管齐下,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疏堵结合、技术赋能等措施,着力破解污水处置、畜禽粪污、养殖尾水等问题。二是铺好规划建设“一张网”。漳州市出台《漳州市水网建设规划》,构建“三枢四廊、二区两带”的漳州水网总体布局,16个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全面展开,走在全省前列。东山县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并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一张网”努力实现全域污水收集100%。三是打好水质监管“一手牌”。长泰区探索实施“四个一”晒水机制,以排名倒逼整治、以考核促进提升、以通报督促整改、以现场会压实责任。四是绘好污染防治“一张图”。诏安县推出 “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平台”,加强污染源摸排,形成闭环治理机制,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推行绿色发展“一体化”。南靖县“种养加”一体化以“资源利用+过程清洁+产业衔接”的生态立体首尾闭环设计,打通种养内部循环,实现粪污就近就地消纳“零排放、零入河”,经验做法在农业农村部全国振兴大讲堂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