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党史人人讲
厅河湖管理处副处长 冯 超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客家院落,原是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廖家祠堂。
1929年12月下旬,古田下了一场罕见的漫天大雪。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等120多人齐聚一堂。中国建党建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书写;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萌芽,自这里酝酿。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阅史料,回顾那一段曲折而光辉的历史,还原那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伟大碰撞。
一、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论
1929年,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而言是危机重重,却绝处逢生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层层剿击,红四军走下井冈山,游击赣南、闽西,转战途中各种观点争论、思想交锋也愈演愈烈……
古田会议前夕,毛泽东与朱德在“党要不要领导军队、怎样领导军队”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毛泽东、朱德、陈毅也因此展开激烈的争论和相互批评。
一方面是直言不讳地当面批评
朱德批评毛泽东,没有处理好个人领导与党的集体领导的关系,认为毛泽东无论是做前委书记,还是做特委书记,都没有发挥表率作用,“不仅自由发表意见,对中央和省委的决议也不认真执行”。这一批评虽然有失客观,但体现了革命家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
1929年6月,前委代书记陈毅在龙岩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对于毛泽东与朱德之间的不同意见,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并对朱毛二人开展当面批评。他批评毛泽东,“英雄主义、固执己见、虚荣心重、不接受批评”;批评朱德,“工作无计划,有无形中夸大英雄思想的表现,不注意军事训练,不注意维持军纪”。
这些对党内同志的批评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却体现了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哪怕观点有不同、思想有交锋,但出发点都是为了能把队伍带向正确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襟怀坦荡地自我批评
1929年8月,危急关头,前委决定由朱德代理前委书记,由陈毅赴上海向中央作汇报。辗转到达上海后,陈毅很快同中共中央机关接上头。这期间,陈毅认真研读了毛泽东写给中央的几个报告。正是这几篇报告,使陈毅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在政治路线方面远胜同辈的睿智。8月19日,陈毅在政治局会议上如实将红四军的情况向中央作了全面汇报。
根据中央指示和周恩来多次谈话精神,陈毅执笔起草了一封指示信。信中提出必须在红军中“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强调必须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明确写下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的指示。周恩来审阅后,只字未改,高兴地说:“很好,就是这个意见。”这封信,就是有名的“九月来信”。周恩来嘱咐陈毅,回去后,把毛泽东请回来,继续主持前委工作;要召开一次会议,澄清思想,统一认识,最好能做出一个文字决议,使大家有章可循,按规定办事。
陈毅返回红四军后,前委立即召集会议传达中央来信。同时写信给毛泽东自我批评:“七大没有开好,我犯了错误。中央认为你的领导是正确的。四军同志盼你早日归队,就任前委书记。这是中央的意思,也是我和朱德以及前委的希冀。”
1929年11月,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在长汀迎接正在养病的毛泽东。苍茫暮色中,他们开诚布公地自我检讨批评,三双有力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他们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不会影响自身形象,反而更衬托了他们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不仅不会影响班子团结,反而增进了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一项关乎革命前途命运的决议
时间来到1929年12月下旬,数九隆冬,大雪纷飞。古田廖氏祠堂院内,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冒着纷飞的大雪,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人遵照中央和周恩来“召开一次会议”“有一个文字决议”的意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上,陈毅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信,毛泽东、朱德分别作了政治报告和军事报告。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意见,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获一致通过,一个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就此诞生。
《决议》强调“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鼓励畅所欲言,广开言路,使广大党员放下思想包袱,敢说真话,敢于批评。
《决议》指出:“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曾经在红四军中发生尖锐思想对立的一场争论,最终在古田完全化解。古田会议以团结告终,开创了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范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确立,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中国革命自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三、一种不断自我检视自我纠正的作风
1945年,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第一次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明确提及。
随后,党的七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第一次被写入党的章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章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相关规定日臻完善;在2001年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三大优良作风。
就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萌芽自古田会议酝酿,在不断总结提升中日益成熟,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参观古田会址,并指出,牢固树立党性原则,就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强大利器,……要把坚持真理,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作斗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想,秉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要勇于自省,敢于直言,从谏如流,坚持真理。
走得再远,不能忘记来时路,迈入新时代,古田会议的光芒依然照耀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