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厅河湖管理处四级调研员 郑振敏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1-08-30 09:58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学习党史是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继承发扬党的光辉精神,是实现党员自身修炼的重要途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也必然要承担艰巨繁重的任务,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下面,我结合几个党史故事,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长汀的“包包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凭着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中有一件特殊展品被称为“饭包”,由席草编织而成,是闽西苏区干部使用过的餐具。当时,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并实行经济封锁,苏区物资供应日益艰难。为保证前线红军吃饱饭,后方机关开会研究后决定,“省委机关食堂由吃大锅饭改吃包饭”。每人买一个饭包,挂上自己名字的小竹牌,由炊事员统一放在锅里蒸,吃饭时找自己的饭包。统一吃“包包饭”的做法不仅节约粮食,在物质上支援了红军的后勤补给;而且机关干部的过硬作风,也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成为红军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的强大动力。

  后来,饭包作为特殊餐具,在苏区得到推广。当时苏区规定,干部出门随身只带一个公文包和一个饭包。时间长了,党员干部不仅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而且在日常餐食中养成了良好的节约粮食习惯,“节省粮食带头”也写进山歌《苏区干部党员十带头》中,影响广泛而深远。党员作风正,群众心气顺,党和群众就能同甘共苦,革命事业就能赢得胜利。

  )毛主席的煤油灯和宴请

  193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在窑洞里思考问题,不停地来回走动。由于那时延安生活物资奇缺,毛主席用的也是一盏普通的煤油灯,为了节省煤油,他将油灯的灯芯压得很小。由于屋内灯光太暗,视线不好,毛泽东思考问题时会碰到桌子或椅子者等其他器物。门外的警卫员看到了,就悄悄走进屋内,把煤油灯的灯芯挑长,房间里马上亮堂堂的。警卫员刚转身要走,就被毛主席叫住了。

  毛主席严肃认真对警卫员说:“目前咱们陕甘宁边区很困难,没有工业,所有工业品要到国统区去购买,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对咱陕甘宁边区的严密封锁,更是难上加难。就拿这煤油灯里点的煤油来说,要到国统区出高价购买,通过人工穿过封锁线运到延安来,这要付出多少资金、人力呀。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如果不顺利的话,还会有人牺牲,我们党付出的代价就更多了。少用一点灯油,就是节省人力物力资金。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节约,避免浪费,把有限的资源集聚起来,用在抗日事业上,抗日事业就有了雄厚的人力物力资金基础,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就会早日完成。”

  这时,警卫员郭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着毛主席。

  毛主席接着和蔼地说:“这煤油灯。读书写字的时候调亮一点,思考问题的时候调暗一点,就是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节约的一种方式。”

  1940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庆,蒋介石花了8万元宴请;他目睹各种奢侈和腐败,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员贪污腐化,酒楼茶馆宾客盈门,让他非常失望。而来到延安后,看到的是毛泽东居住在窑洞里,洞里只有十几只大小不等的木椅。毛泽东请他吃饭,就在窑洞外露天摆桌子,桌上只有白菜、咸饭,还有一大碗鸡汤,只花了2毛钱。毛泽东告诉陈嘉庚,自己工资有限,买不起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听说来了贵客,特意把自己养的鸡送来的。两次天壤之别的宴请和8天延安实地考察,陈嘉庚说他真正感受到了延安党政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良好社会风气。回到南洋,他告诉侨胞: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三五九旅和南泥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和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陕甘宁边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1941年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根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指示,一方面加强边区南线防务,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延安;另一方面在时刻保持战斗准备情况下,以南泥湾为中心,实行屯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军需自给。

  三五九旅初到南泥湾,生活极为艰苦。没有房子住,就搭草棚子;没有粮食,官兵一起到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扛粮食;没有菜吃,大家上山寻野菜、采蘑菇。面对这种状况,三五九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开展大生产运动。

  首先要解决的是缺少农具的问题,王震旅长就亲自领导干部战士用废铁和弹片打制。就这样,上至旅首长,下至每个战士,全部投入到开荒生产中来。到1943年,开荒种地达10万亩,收细粮1.2万石,蔬菜折粮0.3万石(3斤菜折1斤粮),共1.5万石,还喂养猪4200头、牛820头、羊7800只。此外,三五九旅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还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其中,大光纺织厂年生产棉布9000多尺,生产毛毡千余条,毛巾2000余打;制鞋厂年生产单鞋2500余双,棉鞋1200余双;化工厂年产肥皂10余万块;被服厂年产单衣2.5万套,棉衣1.2万套;榨油厂年产食油2万余斤。还开办了木工厂、皮革厂、陶瓷厂等。驻地的草棚都建成了窑洞,指战员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产品除供部队所需外,有的产品还可向社会销售。由于产品种类多、质量好,受到边区广大群众的好评。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分割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使原本乱石遍地、杂草丛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带头节约,杜绝浪费,为全社会形成节约和杜绝浪费的风气,起到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克服了困难,还从困难走向了胜利。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赓续。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到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后继续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好传统,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依托,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保证。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可能有人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战争年代提出的口号,现在已经过时了,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我们应更加清醒,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

  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应继承发扬革命前辈艰苦朴素、奋斗不息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奢侈萎靡之风,筑牢思想意识的围墙,谨防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想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始终保持奋斗者的昂扬姿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