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党史人人讲
厅河湖管理处四级调研员 李 巍
谷文昌同志的事迹,今天大多数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已耳熟能详,特别是他“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和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砥砺前行。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谷文昌在宁化治水利民的几段往事。
“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1969年冬天,谷文昌强忍着遭受残酷批斗的伤痛,从省林业厅副厅长任上下放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红旗村)劳动。那时,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旱灾、涝灾,一直是石壁人民的噩梦。为从根本上改变禾口公社贫穷落后的面貌,1970年国家正式批准兴建隆陂水库,这是闽西北地区第一座中型水库,库容1760万立方米,全体乡民无不翘首以待。但水库建设要把几千人组织起来,这在当年是一场硬仗,绝非易事,县委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谷文昌担任总指挥。谷文昌虽然身处逆境,但初心不改。接到命令后,他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咱苦干三年,子孙能幸福万年”。谷文昌拖着“文革”中坐“喷气式”、关“牛棚”落下的阵发性痉挛的左腿,和来自不同村庄的4000名民工,自带铺盖、工具,住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由于劳动强度大,生活艰苦,没多久民工跑掉了三分之一。面对此情此景,谷文昌急得满嘴起泡,他深入工棚,与干部、民工促膝谈心,召集村民开会,讲道理、做工作。他和颜悦色、苦口婆心地开导:禾口为什么苦?缺水、干旱啊!挖掉这千年苦根,建水库是唯一出路。在他的努力下,群众激起了热情,跟着他重新上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谷文昌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干在工地,竹片当床板,稻草当褥子,跟民工吃一样的饭菜;方圆十几里的工地上,哪里困难大、有危险,那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工地上下雪了,他冒着零下8度的低温爬上大坝扫雪。同志们说:“你年纪大,天气冷,不要参加了。” 他说:“发号召容易,真正干成一件事却不那么容易,事业要成功,领导是关键,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
谷文昌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随着工程进展,宁化县委、县革委下达命令:1970年10月1日上坝填土。谷文昌认真听取技术人员的意见,这时,涵管清基工作尚未完成,如果不顾质量一味提前,将会造成极大隐患。谷文昌反复向县委领导解释、说明,终于说服了领导,把上坝填土的期限延长了三个月。
施工中每遇险情,他总是立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1971年3月,正是大坝合龙的关键时刻,下起了大雨,围堰漏水。凌晨一点,只差五公分就要过水了!大坝面临冲垮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谷文昌发着高烧,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工地上,他拿起喇叭筒,用嘶哑的声音,发出有力的号召:“现在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水库能不能建成,全靠大家今晚的努力了。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坚持、再坚持!”全体民工在沉沉的黑夜冒着风寒露冷,流淌着汗水,向龙口填土,在大水追逼下,龙口终于胜利合龙了!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1971年8月水库建成,禾口人民结束了缺水时代,禾口公社粮食单产第一个超越县政府提出的亩产800斤的目标。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谷满仓”。红旗大队的乡亲、石壁镇的群众,宁化县的人民,至今思念谷文昌的精神和业绩,思念一个为人民造福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人民群众的感情是朴实的、真诚的,谁真正为老百姓做了好事,人民群众就会记住他。谷文昌以自己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谷文昌的事迹虽然已跨越半个多世纪,但在今天依然还能扣人心弦、引发共鸣,就是因为他的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群众观点、求实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河湖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滴水石穿、久久为功的韧劲,强化使命担当,破解发展难题,尽职尽责,善作善成,努力开创河湖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对标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八闽幸福河湖。建立完善河湖管理法规制度,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护河湖自然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美丽、繁荣”的八闽幸福河。
二、聚焦重点关键,开展闽江流域综合治理。以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为试点,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力争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三、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河长办综合协调能力。河长办是河流管护的牵头单位,在站位上要突破本位主义,跳出水利边界,把更多涉水工作纳入进来,一并统筹推进;在定位上,要针对涉河涉水问题去思考和设计,提出工作建议,为河长决策提供参考;在路径上,要坚持协调常态化、职责不转移,大胆协调、联合发力。
四、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完善河湖治理体系。紧盯河湖管护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大胆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河湖长制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治理体系,高效推进河湖治理与管理保护。
时代考题呼唤全新作答,美好蓝图期待全新作为。让我们以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引,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