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党史人人讲
政法与行政审批处一级调研员 陈光捷
从1921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杨善洲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位英雄。
杨老生于1927年,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2010年逝世,先后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等职务;分别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众多荣誉。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杨善洲同志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一、杨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为解决群众温饱,亲自试验并示范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籼稻为粳稻等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排第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同志因此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二、杨老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盛年时期,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以后,他放弃进城安享晚年,而是扎根大亮山,过上种树的生活,与15名职工一道义务植树造林,住四面透风漏雨的油毛毡棚,用辛苦汗水,一步一步在大亮山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杨老正是凭借自己的苦干和实干,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植树造林,才有今天一片片绿海的大亮山。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出1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余4万元留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三、杨老曾说过:“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他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被称为“草鞋书记”。担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二十几年来,家里人一点儿“光”也沾不上。“农转非”转不了,新房盖不起,连一次公车都“蹭”不上。退休后回到大亮山林场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了一幢新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们还账?他东拼西凑仅拿出9600元,为了不拖累孩子们,杨善洲做主把房子卖了。在大亮山林场种树,林场曾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的补助,他总是说:“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一句话顶回来。但是,杨老对解决群众困难格外热心。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20多万元。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同时艰苦创业20余年,极大改善了大亮山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同志说过:“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能够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60年如一日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60年如一日淡泊名利、一尘不染,最根本的就在于他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毕生笃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且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这是对杨善洲同志一生的客观评价,也是对杨善洲精神的高度概括。
杨老的先进事迹之所以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杨老始终严格执行铁一般的纪律息息相关。
严守纪律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杨老能够60年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坚持公车是用来办公,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靠的是严守纪律,始终以党纪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党的纪律始终是广大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铁律”。向杨老学习,就是要学习他60年如一日严守纪律的政治本色,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要传承他始终胸怀党和人民利益的崇高品质,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在党言党,心中爱党,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推进高质量水行政审批工作的革命道路上,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要秉承他务实苦干的作风,在党忧党,心中有责,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做好高质量水行政审批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大力抓好中介服务机构设计市场行为信用评价工作,展现新面貌,争创好成绩。
三要弘扬他公而忘私的精神,以模范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党性锤炼,时刻树牢廉洁意识,心存敬畏、严于律己,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我相信,杨老的模范事迹,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