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已归档) > 党史人人讲
驻厅纪检监察组 卓曼玲
2021年4月29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坚持反腐倡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从成立那天起,就把纪律建设当作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作为完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任务的坚强有力保障。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下面我将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和大家回顾这段历史。
一、“苏区第一案”:谢步升案
谢步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因贪腐而被枪决的人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此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忧外患。外,有国民党强大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内,有部分党员干部入党动机不纯,贪腐之风大行其道。如不能果断有效地制止腐败,势必丧失民心,丧失战斗力。因此,从1932年年初至1934年秋红军长征之前,苏维埃中央政府在苏区正式开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处决谢步升就是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一枪。
谢步升,自幼家贫,12岁时就给地主打短工,1929年加入工农武装暴动队,之后做起了“红”、“白”区物资贸易的生意,并从中大发横财。1930年,又参与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由于谢步升打土豪办法多,斗争积极,且屡立功绩,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又被推举担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但在这个位置上,谢步升考虑的不是怎么为群众谋福利,而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因为当时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一时物资紧缺,物价飞涨,他开始偷盖公章,贩卖紧缺物资。苏区开始丈量田地划分阶级成分时,他利用职权将生意伙伴谢深润从富农定为中农。后与谢深润的老婆勾搭成奸后,被发现后又将谢深润定为乱党,并且残忍杀害。打土豪时侵吞所得财物,在“一苏大会”前夕,用大斗收小斗出的办法收集大米,骗取公款。在查办谢步升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其在苏区中央局任职的入党介绍人竭力袒护,认为这是调查员为了报私仇故意向谢步升发难。时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得知后拍着桌子说:“我们苏维埃政权建立才几个月,有的干部就腐化堕落,贪赃枉法,这叫人民怎样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政府?”邓小平让调查员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毛泽东听后严肃地说:“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1932年5月,谢步升被枪决。1933年12月《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出台,被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的量刑标准。
二、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张子善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对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蜕化现象早有警觉。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提出了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的重要思考。在讲话中,毛泽东提到:因为胜利,党内存在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刘青山、张子善,就倒在了这里。刘青山,1931年入党,被捕前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张子善,1933年入党,被捕前任天津地委书记。在两个人的履历中,都不乏历经考验而信仰坚定的亮点。刘青山参加河北省高蠡起义时才16岁,因起义失败,他曾和十几名红军战士一同被绑赴法场,后因年龄小,逃过一劫。张子善在学校时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张子善才趁乱逃出了监狱,重新找到了党组织。但在历尽艰险才走上重要岗位后,他们却走上了腐化蜕变的不归路。刘青山有句口头禅:“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革命胜利了,老子该享受享受啦!”一个极富代表性的例子是,刘青山大冬天非要吃韭菜馅饺子,厨师不得不到北京郊区四季青暖房里买来韭菜。可包饺子的时候,他又嫌韭菜辣胃,不好消化。最后,逼得厨师想出了一个主意——把一整根韭菜洗干净后,不下刀就直接包在饺子里,外面露出一小截韭菜白,等煮熟了再顺着韭菜白把韭菜抽出来。这样,饺子就只留下了韭菜的鲜味而吃不着韭菜。
1951年11月,关于刘青山、张子善的调查处理委员会成立。后查明,1950年到1951年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刘、张利用职权,盗用、贪污的钱款总计达171亿(旧币),按当时的币制标准和市场物价指数,这些钱可以购买将近一吨黄金。11月30日,毛主席接到了反映刘青山、张子善“大的错误”的特急电报,次日,拟就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内第一次廉政风暴就此展开。后二人量刑遇到困难,上报毛主席,主席亲批死刑不准求情。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两声枪响,炸响如惊雷,宣示着中国共产党对贪污腐败绝不容忍、毫不姑息的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保持党性、维护纯洁的决心。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出台,成为新中国第一部专门惩治贪污腐败的法律条例。
三、改革开放第一案:王仲案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起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党员干部禁不住利益诱惑,出现了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曾担任广东省海丰县委书记的王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污腐败被枪毙的县委书记,其腐败行为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王仲案亦被称为“改革开放第一案”。
王仲,1949年入党,1976年2月起先后任海丰县委副书记、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同时兼任打击走私指挥部总指挥。王仲的腐败缘于一台电视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港澳谋生的海丰县人多达30万。改革开放以后,从港澳回来探亲的和申请去港澳的人日益增多。为了能够早日去香港探亲,1979年秋,当地一名广播员给王仲家送了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很快就如愿以偿,这也是王仲的“第一次”。然而欲望的堤坝一旦打开,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尝到甜头的王仲,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大量收受、索取港商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等物品,甚至将缉私的物资运回自己家中,然后再转手倒卖。1979年下半年至1981年8月,王仲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的总金额达6.9万余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普通干部100年的工资收入。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年的海丰,许多乡镇的党组织成为走私犯的指挥部,与王仲案一起立案审查的159起案件中,涉及316人,党员竟占60%以上。海丰的实践深刻说明,一个地方的风气怎么样,关键在干部、在领导,在那里的党风。党风正、民风正、人心齐,经济建设的发展才有保证和依靠。
四、新时代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反复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的纪律建设在新时代呈现出崭新局面,纪律建设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层面取得重大成就,相关举措越来越强有力。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80.3万人;其中,中管干部241人。中央领导集体以“徙木立信”之效让人们看到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行动,向全党、全国人民再次表明了坚决反对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和魄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回顾党的纪律建设历程和经验,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常抓不懈、持续发力,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不断提升党的纪律建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