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简报公报类

福建水利简报(2025年第21期)

来源: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10-29 16:3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建管网、拓渠道、强管理、优服务

  ——惠安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近年来,惠安县锚定“城乡供水一体化、同质服务均等化”目标,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多元融资为支撑、扁平调度为保障、一体管理为目标,大力实施总投资19.82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补助、专项债等资金11.408亿元,获批项目贷授信额度9亿元,逐步构建起从“源头活水”到“百姓龙头”的全链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切实让人民群众从“喝上水”向“喝好水”转变。

  一、构建同源同网供水体系,实现水源互联互通

  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布局,打破镇村分治、水源分散的传统格局,推动全县供水“一张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水资源配置方案。立足县域实际,编制《惠安县水资源配置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全面对接泉州“七库连通”工程,整合菱溪、惠女、洛阳江、黄塘溪四大水源,规划建设本县“五库连通”工程和环状主干管网,形成“双水源、双线路”互备格局,提升抗风险能力。二是优化骨干水厂布局与能力。现有城南、北关、城西3座万吨级以上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17万吨。正加快推进第三水厂新建及城南、北关水厂扩建项目,建成后总供水能力将提升至56万吨/日,并通过互联互通管道实现水厂间互为备用、环状供水,服务人口可达87.2万人。三是完善城乡配水网络结构。针对原有920公里DN50以上管网中存在老化、漏损、树枝状分布等问题,全面推进主干管建设、偏远村庄延伸改造和老旧管网更新。新增及改造管网超400公里,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9.5%,城乡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彻底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破解项目建设瓶颈

  面对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项目可持续推进。一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主动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获批项目贷款授信9亿元,期限25年;累计争取省级水利专项资金2200万元、市级310万元,合计获得上级补助2510万元,有效缓解前期资金压力。二是高效申报政府专项债券。成立专项债申报专班,精准包装项目入库,强化全流程跟踪。2022年以来共争取专项债券9.5亿元,2024年已下达第一期1750万元,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资金支撑。三是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抢抓基础设施基金投放窗口期,成功申请国开基础设施基金1.657亿元(可作资本金),已完成投放1亿元,期限20年,显著改善项目资本金结构,增强融资可持续性。

  三、实行扁平化调度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全过程管控,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一是构建联动工作机制。印发《惠安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成立由县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明确发改、财政、住建、水利等部门职责,形成“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国有企业”三级联动格局。二是实施专班化推进模式。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专项债项目推进专班,建立“招标有服务、建设有督促、拨款有指导、问题有反馈”的“四有”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资金及时转化为实物工作量。三是加强节点控制与施工组织。城南水厂三期主体结构基本完工;供水综合调度中心完成竣工验收;紫山分水口至惠东水库引调水工程完成30%;乡镇管网改造完成40余处,累计铺设主管网55.8公里,惠及全域供水网络优化,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四是探索项目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模拟清单”确定控制价,缩短招标周期;实行“分段设计、分段施工”,快速形成多个作业面;推行“材料甲供”模式,对管材、阀门、水表等大宗材料统一采购,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四、打通服务末端堵点,实现供水管养一体化

  紧盯农村地区供水薄弱环节,靶向施策,全面提升供水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一是攻克偏远村庄供水难题。针对紫山镇半岭村等海拔283-334米偏远村庄长期存在的供水保障难题,摒弃局部修补思路,纳入全县供水系统统一规划,实施“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新建5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采用重力自流供水模式,配套集成式陶瓷超滤、智能加药、紫外线消毒等先进处理设备,实现从水源采集到终端供应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该工程直接惠及180户830余名村民,解决了分散取水、季节性缺水及水质波动的难题。二是整合供水市场主体。制定全县供水市场整合方案,由县城乡供水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成功兼并、收购整合了全县8家镇级供水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乡供水公司为主、城西供水公司为辅的统一供水格局,为推行“建管合一、全域覆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设立6个营业网点,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常态化开展供水服务进村进社区活动;上线网上营业厅,实现查询、缴费、报装等业务“一网通办”。同步规划建设全县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投资1.5亿元新建4座加压泵站,部署远程监测、自动抄表、应急调度等功能模块,推动管理智慧化转型。四是强化水质全过程监管。制定《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县中心化验室每日开展原水、出厂水、末梢水检测,每月采集水样160份,定期进行生活饮用水43项、地表水29项常规分析,每半年完成106项全指标检测,确保水质达标,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