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简报公报类

福建水利简报(2025年第20期)

来源: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10-29 16:1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莆田市水利局做深“水文化”文章

  绘就水美城兴美丽画卷

  近年来,莆田市水利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坚持通过解译水文化基因、奏响水文化强音、塑造水文化价值,加大水文化建设力度,打造荔林水乡幸福河湖重要标识。木兰溪治理水文化高地建设获水利部领导批示,木兰溪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一、深耕文化内涵,夯实水文化根基

  (一)梳理资源底数。探索运用“资源整合+流域调查+多元核验”模式,利用一张流域地图、一份调研报告、一段视频合集,全面梳理流域遗产分布情况、流域文明发展谱系和治水理念渊源。“全市一张图”精准画像主要流域,平台集聚两大流域河流数据,呈现遗产空间分布,为水文化遗产调查、评审、验收提供有力支撑,共申报省级治水名人30名,有序推进19处省级河湖(水)文化遗产立碑确界工作。

  (二)开展保护修复。率先推进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复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等人文历史景观,打造第二批省级河湖文化遗产8处。加快国家150重大水利项目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程建设,建成湄洲岛湖石淉生态公园等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14个,湄洲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二期)荣获2024年度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银奖。

  (三)深化基础研究。深化水利文学基础研究,协助编制全国首部河湖文化遗产书籍《闽水魂》系列丛书,出版《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木兰溪实践》《木兰陂文化总览》等河湖专著,并在全国推介。率先搭建水文化课题研究平台,发挥河海大学、木兰溪生态河湖研究院等作用,开展6个河湖科技关键技术研究,牵头研制全国首个河湖智慧监管省地标,发布《莆田市健康(幸福)河湖评估蓝皮书(2024)》。

  二、创新传承载体,焕发水文化生机

  (一)打造场景化展陈空间。投资4亿元建设全国首例以流域治理文化命名的水情博物馆——中国(木兰溪)流域文化展示中心,已建成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并开展展陈大纲修编工作。优化提升木兰溪治理25周年成就展展陈内容,将原3D投影展示改造为沉浸式观影区,统一展现三次台风沙盘,2024年以来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更新科普展板400多块,接待访客1300余批次4万余人次。

  (二)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创新水利专栏、专网、专刊、专题、专访、专班、专版、专线“八专”舆论宣传平台,宣传水事信息动态,2024年市水利局获评全国水利宣传先进集体、“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首创水利木兰新声、红领巾、巾帼、理响莆阳等50余人宣讲队伍,2024年以来开展专题宣讲86场次,1位讲解员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宣讲队荣获省巾帼文明岗。

  (三)营造浸润式教育氛围。坚持水文化与民俗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木兰溪流域风俗文化圈,开展木兰溪两岸端午节“扒龙舟”、闰五“搭桥亭”等民俗活动。通过参观妈祖祖庙、钱四娘遗迹故里,《钱四娘》《李宏筑陂》等木兰溪相关主题莆仙戏、民间故事和方言俗语等宣传,展示纪念木兰溪水利功臣信俗文化、流域妈祖文化。组织木兰溪主题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协助党校、中小学开展现场授课、研学,2024年以来开展基地教育、党员学习交流及社会科普近3万余人次。

  三、激活多元价值,释放水文化动能

  (一)重塑沿溪文旅廊带。串联木兰溪沿岸旅游景区,建设兰溪、绶溪等公园,依托丰富的水文化遗产和优美的滨水景观,精心设计推出78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展“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来莆田过大年”等文旅活动,2024年接待旅游总人3332.39万人次,年均增幅13.1%。

  (二)构建水脉城市空间。秉承公园城市理念,将城市规划建设融入自然水脉,构建首条53公里环城“福道”启动环,打造航程24公里重点民生工程“水上巴士”项目,策划生成莆田绿心·水上巴士夜游荔洲岛、白塘湖综合区、“生态+智慧”农业示范区等一系列差异化综合开发项目,建成莆田首个郊野公园。以河道治理历程为展示主题串联荔林文化节点,加快建设南郊滨河公园,发挥“韧性河流+文化公园”双重功能。

  (三)赋能产业升级增效。依托木兰溪水源优势及千年制酒工艺,发挥酿酒制曲、发酵环节得天独厚优势,百威雪津啤酒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精酿啤酒工厂,是省内唯一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水效领跑者名单重点企业。采用立体化生态茶园经营模式改良土壤,木兰溪上游生态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超90%,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