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福建明溪:飞鸟翩跹山林间 鸣响生态富民曲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11-12 16:0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山青水碧,万鸟翔集。近日,介绍明溪县观鸟产业的专题片《羽翼之下》在全网热播,吸引众多目光汇聚在闽西北群山中的这处观鸟胜地。

  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明溪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12%,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县之一,众多野生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目前已观测到并记录在册的就有347种,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种76种。

  近年来,明溪县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鸟类保护力度,延伸观鸟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与“观鸟经济”共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准施策 护航“千年鸟道”

  “捕鸟要吃‘牢饭’,护鸟能吃‘生态饭’!”这句朴素的话语,清晰反映出了村民们观念的转变。

  曾经,明溪部分乡镇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村民只能将捕鸟作为糊口谋生的重要方式,守着青山“宝库”过苦日子。

  转机出现在2004年,“明溪发现珍稀鸟种黄腹角雉”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前来,也让当地开始持续加大对鸟类的保护力度。

  为从根源上形成动植物生态保护网,2017年,明溪发布《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布野生鸟类禁猎期和野生动物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方法的通告》,明确10年内禁捕所有野生鸟类。2018年,明溪发出全国首份《护鸟令》,并在2022年将明溪县全部行政区域划定为禁猎区。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来到明溪观鸟、消费,当地“观鸟经济”日益升温,让村民们逐渐发现了身边鸟儿的价值,自觉从“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不是任意一处地方,都可以受到万千候鸟的青睐。“千年鸟道”穿境而过的明溪,深知守护生态底色的重要性。

  通过造林绿化、推行森林全周期管理等方式,近五年,明溪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01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封山育林5.9万亩,成功实现绿色空间的扩面提质,有效增强了森林生态的稳定性。

  守青山常在,护绿水长流。近年来,明溪县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强化河湖管护和治理,水生态持续向好,境内流域水质全部达优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为鸟类栖息和繁衍营造了良好家园。

  临近秋冬季候鸟迁徙高峰,鸬鹚、反嘴鹬、琵嘴鸭等多种候鸟陆续在明溪现身,而它们的到访正在被不远处的监控摄像头默默记录下来。

  “每当有飞鸟进入监控范围,AI识别系统就能通过图像分析处理,准确判断并记录下鸟的种类、数量等信息,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明溪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肖书平说。

  目前,明溪县已建立了24小时候鸟监测与保护系统,在全县各重要鸟类栖息地安装280余个红外相机,常态化收集野生动物迁徙、栖息、生态环境变化等数据,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护鸟。

  飞翔千里,鸟儿们用翅膀为明溪的护鸟举措“点赞”。截至目前,明溪县鸟类种数已增至347种,鸳鸯、彩鹬等7种鸟类更是从候鸟变留鸟,成为了明溪的“常住居民”。

  多元经营 拓宽致富通道

  “咕咕咕——”10月30日一大早,沙溪乡梓口坊村村民卢勇准时来到村外的神边瀑布下方,开始呼唤他的“鸟朋友”。

  不一会儿,六七只白鹇陆续从山林中振翅飞来,落在瀑布前的小水潭边。十几米外,在迷彩网和木墙的掩映下,“长枪短炮”早已架好,快门声此起彼伏。

  “我从三年前就开始培育这个‘鸟塘’,白鹇每天都会飞来喝水、觅食、嬉戏。”卢勇介绍,瀑布景观可以让拍摄背景更加生动,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精品观鸟点,几乎每天都有游客跟他预约。

  卢勇还是村里一家生态农场的负责人,以种植果树和水稻为主。随着这处观鸟点人气越来越高,他逐步将水果采摘、农家餐饮等更多业务嫁接进来,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距离瀑布约一公里有一处天然温泉,我们村集体正在准备申请立项,将泉水引下来打造成休闲温泉配套项目。”卢勇满怀期待地说。

  “新增观鸟点通过认定后,就能拿到2万元奖励。”通过政策奖励扶持的方式,明溪观鸟业态稳步发展。截至目前,明溪已建成31个精品观鸟点,更不断催生出文旅新业态,让观鸟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多元化消费场景延伸。

  “谢导的找鸟水平高、服务好,这几天已经帮助我拍到了斑头大翠鸟和海南鳽。”杭州游客周先生兴奋地说。作为资深“鸟友”,周先生拍过的鸟类达700多种,这趟能成功解锁两个新鸟种让他激动不已。

  他口中的谢导,正是夏坊乡中溪村的知名“鸟导”谢芳林。从2016年开始,谢芳林尝试在家开民宿,为游客提供食、住、行,向导、机位保障、器材租赁等全方位服务。

  “观鸟爱好者来了后,不仅会雇佣我作为观鸟向导,有时还会让我帮忙提前置备一些山里的土特产。”谢芳林说,以前村里的笋干、香菇、土鸡鸭等农特产品都得拿到集市上去销售,现已搭上观鸟的“东风”,成了游客们喜爱的伴手礼,形成了“后备箱经济”。

  王桥百鸟家园设鸟类科普馆、趣味知识专栏,实现“教育—保护—经济”良性循环;与福州相关企业合作,设计出茶宠、胸针、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依托生态家底,明溪观鸟产业链不断延伸。如今,明溪的“观鸟经济”已形成“摄影套餐+鸟类文创+农产预售”的多元结构,“观鸟+康养”“观鸟+研学”等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据统计,明溪县每年吸引国内外观鸟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消费约1亿元。

  向新求质 探索“长红之道”

  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经济模式,观鸟产业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潜力。青山之赐,让明溪在观鸟界“火”出了圈。如何推动观鸟产业健康发展,让它长红不衰?

  “那只白鹭好漂亮啊!”“这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是不是在筑巢?”深秋时节,踏入城关乡王桥村的百鸟家园,前来研学的学生们络绎不绝。

  作为省重点项目,“百鸟家园”集多样化栖息地恢复、生态保育鱼塘营造、鸟类友好型水稻、生态观鸟旅游、森林康养和自然研学于一体,规划区域总面积383.9公顷,项目一期(核心区域)面积为88.5公顷,已于去年12月31日正式开园。

  “生态保护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水系连通、小微湿地修复、乔木林生境营造等方式,不仅有效加强了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与产业发展携手共进。”肖书平说。

  为避免观鸟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明溪充分发挥鸟导在游客与鸟类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来给鸟导们上课,还曾组织他们到福州接受系统专业的研学课程培训。

  目前,全县已有30余名持证“鸟导”上岗。他们不仅能辨识300余种野生鸟类,还能熟练掌握生态科普知识,提醒游客在欣赏鸟类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鸟类资源的责任,做文明观鸟人。

  在鸟导们的引导下,一个个观鸟点成了最前沿的自然教育基地,不断向游客传播爱鸟护鸟的生态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距离谢芳林开办的民宿不远处,两栋崭新的民房即将落成,并将作为民宿投入使用。届时,中溪村观鸟点将具备一次性接待50人团队的能力,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

  “村里参与的人越多,就能开发出更优质的观鸟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最终形成观鸟产业的良性循环。”谢芳林表示,他正计划带领观鸟合作社的成员前往云南百花岭,考察学习当地在鸟塘培育、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做大观鸟产业,共享发展成果。

  观鸟胜地,自在明溪。这条绿意葱茏的“千年鸟道”,现已成为探索“两山”转化的新通道。人与鸟、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之歌,正悠扬传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