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流域生态“对赌” 闽粤赢得清流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5-06-30 15:4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天下水流皆向东,唯有汀水独往南。

  汀江是福建流入广东的最大河流,韩江是粤东地区第一大河流。汀江作为韩江重要的上游支流,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粤东地区100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

  2016年开始,闽粤携手合作,开展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确立了“双向补偿”原则。“双向补偿”原则,被业内称为“协议对赌”,是以双方确定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赔偿下游,上下游两省共同推进跨省界水体综合整治。

  汀江—韩江流域,是全国第二个开展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截至2024年,闽粤两省已签订并实施了三轮(共计九年)补偿协议,全流域水质持续向好,闽粤赢得清流,实现了“一江清水向南流”,为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生态“对赌”动真格

  闽粤两省携手,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高位推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在汀江—韩江等流域开展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

  2016年3月,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推动下,福建、广东两省政府签署了《福建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正式启动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截至2024年,两省已成功签订并实施了三轮(共计九年)补偿协议,建立了“双向补偿”+“水质水量考核”补偿机制。根据补偿协议,福建、广东两省共同出资设立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每年各出资 1亿元。补偿资金通过财政专项划拨,全部用于流域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环保项目,形成“资金闭环管理”机制。

  与以往相关协议不同,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采用双指标考核,既考核污染物浓度,又考核水质达标率。同时,实行“双向补偿”原则,即以双方确认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赔偿下游,上下游两省共同推进跨省界水体综合整治。

  “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这一‘对赌’机制的本质,是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激励,倒逼上下游主动提升治水能力。”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蔡雪雄表示,“对赌”机制本质上是双赢的制度,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污染预防的代价远比治理的代价要小,生态补偿一方面能够帮下游节省污染治理的资金;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下游的补偿也可以帮助上游促进污染预防和环境治理。

  “双向补偿”是动真格的。2017年,因福建龙岩武平象洞溪跨省界断面水质年均值未达到协议目标,广东省拨付2016年度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9800万元,扣减了200万元。

  2022年,因福建漳州市梅潭河(含九峰溪)跨省界断面2021年水质达标率未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广东省拨付2021年度补偿资金为8000万元,扣减了2000万元。

  长汀密集生态行动

  5月14日至5月20日,长汀生态环保行动密集。一周之内,长汀县委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两次带队调研生态环保问题。其间,长汀县还召开全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约谈会。

  长汀的密集生态行动,正是龙岩生态环保严格考核问责的缩影。

  5月14日,长汀县召开2025年国控长汀美西桥断面水质提升推进会。县委书记赖进益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水质提升攻坚仗。5月15日,赖进益带队调研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就当前遇到的问题商讨对策和措施。5月20日,赖进益带队调研生态环保工作,了解企业污水处理及排放、乡镇流域水质提升治理等情况。

  5月16日,长汀县召开全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约谈会强调,要以铁腕手段推动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024年,针对水质下滑的县、乡(镇),共约谈县领导、乡镇主要领导16人次,有力压紧压实了水污染防治属地责任。”龙岩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蔡登峰表示,流域补偿实施以来,龙岩市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工作领导小组。龙岩将水质考核目标及重点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等考核。

  2023年4月,龙岩市制定《龙岩市流域水质考核管理办法》。主要流域国控断面由各县级总河长挂钩负责、主要流域省控断面由县级河长挂钩负责、省控小流域及市控断面由乡镇级河长挂钩负责。对主要流域国、省控及市控断面,定期开展水质通报、考核,对水质连续不达标断面采取通报、约谈、效能问责等。

  龙岩市持续将汀江流域综合整治列入《龙岩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内容。依托市委“大督查大落实”及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模式,督促指导属地政府做好水质不稳定流域的综合整治。

  此外,还制定了《龙岩市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优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底,全市76个国、省控断面Ⅰ~Ⅱ类优质水比例力争达84%以上(国控达100%,省控达80%以上)。

  “象洞味道”变了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治理,绕不开龙岩市武平县象洞镇。

  “环境整治前,客车一到象洞镇中段隧道口,猪粪味扑面而来。象洞镇干部群众前往县城办事时,衣物上沾染的养殖场气味如影随形,被戏称为‘象洞味道’。”5月中旬,武平县象洞镇党委书记何诗芸向记者感慨地说,“象洞味道”变了,象洞现在林下有鸡、地上有果、山里有鸽;象洞溪回归清澈,成为群众休闲活动好去处。

  象洞镇位于闽粤两省交界。20世纪90年代,全镇生猪存栏一度超过40万头。养殖废水直排河道,象洞溪污水横流,多次被环保部门挂牌督办。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签订后,2016年4月,武平县抽调260名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象洞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历时13个月,拆除猪栏64.6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约43.1万头。

  龙岩市武平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文华表示,象洞从根子上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象洞溪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提升稳固至Ⅲ类以上。

  生猪养殖退养户怎么办?象洞镇副镇长钟小康介绍,象洞镇根据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动生猪养殖退养户养殖象洞鸡、种植黄金果、发展鸽子产业。2024年象洞镇农业总产值6.7918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2万元,总量排全县第六。

  以治理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优化污染治理机制。象洞的蝶变,正是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

  龙岩市坚持项目工作法,持续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16年至2025年,累计获得中央及福建、广东省补偿资金25.77亿元(其中,广东省资金7.04亿元),专项用于汀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河湖建设,累计实施汀江(韩江)流域治理项目约700个。

  从污水横流到国家湿地公园,武平千鹭湖湿地公园“铁腕治水”后探索出一条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鸟在水上飞、林在水中生、鱼在水下游”是日常美景。

  长汀县河田镇朱溪河流域,通过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沿河两岸水清、岸绿、河畅,白鹭成群,成了百姓休闲好去处。

  一江清水向南流

  2024年度,汀江—韩江跨省流域4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质水比例85.4%,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赢得一江清水向南流。

  汀江的转变,得益于闽粤两省深化共保共治机制。

  依托每年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闽粤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研究细化合作事项,统筹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龙岩市和梅州市建立由两市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常态化联合执法巡查机制应对和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

  在流域补偿基础上,闽粤两省共同制定《广州市与龙岩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从10个方面深入推进广州市和龙岩市对口合作工作,创新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实现生态领域合作向全方位各领域合作发展。

  2020年7月,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上下游补偿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2020年11月,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推广清单》;2024年5月,龙岩市在全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提档升级是大势所趋

  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推动建立覆盖更加全面、权责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从2023年起,中央已暂停汀江—韩江中央奖补资金。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中仍存在不少堵点难点。面对新情况,汀江—韩江流域生态治理该怎么进一步完善?

  龙岩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宣传教育与监控中心主任陈健认为,闽粤汀江—韩江流域补偿机制建立以来,补偿协议在考核断面数量、水质、水量方面不断提升,上游水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在补偿标准、补偿资金使用范围、多元化补偿方式等补偿机制方面创新实践,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新模式。

  龙岩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蔡登峰表示,龙岩作为汀江—韩江流域上游区域,为保护生态环境舍弃了许多经济效益明显的生产项目。2023年中央暂停汀江—韩江中央奖补资金,龙岩市汀江—韩江流域治理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建议加大对龙岩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偿、补助资金在整治投入中的比重,减轻上游区域水环境整治资金压力。

  在蔡雪雄看来,随着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从补偿方式、内容、资金来源及考核范围、内容等方面考虑,提档升级是大势所趋。深化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可以参考其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延长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期限,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指标、标准、资金、方式等。

  据介绍,我省下一步将持续推动闽粤两省签订第四轮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持续推进汀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筑牢闽粤生态安全屏障。围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流域性、系统性治理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打造跨省流域“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全国样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