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1月25日,记者来到三明市沙溪河畔的沙县水文站。晨雾缭绕,流水潺潺,水文站的办公楼隐匿在淘金山脚下一片翠绿之中。
上午8时,站长曾大潘与水文技师陈红配合默契,熟练地操作水文缆道,搭载多普勒超声波测流仪缓缓滑过河道测流断面。仪器实时监测断面流速,结合测流断面面积,精准计算出流量数据。清晨的沙溪河面波光粼粼,似乎在与这些老朋友默契配合。三十余载的坚守,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澜都了如指掌。
“现在的设备比以前先进多了。”陈红回忆起1999年5月27日的测洪经历,语调平静,眼神却闪过一丝波澜,“那次测洪真是惊心动魄。”
当天清晨5时许,天刚蒙蒙亮,沙溪上游暴雨如注,下游水位猛涨。接到上级水情预报后,陈红与三位同事立即行动,乘坐“沙1号”水文测量船,迎着湍急的水流实施洪峰流量测验。然而,在基本断面起点距30米处,他们突遇急流与漩涡,测量船被掀翻,四人全部落水。激流如刃,险象环生,但他们紧紧抓住船体,互相鼓励、努力求生。最终在3公里外被附近村民和采砂船合力救起。仅一个半小时后,他们更换完湿透的衣物,又急忙重返岗位,用精准的数据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测洪数据事关重大,这是我们水文人的职责和使命。”陈红目光坚定,望向窗外不远处的河面。
从沙县出发,驱车半小时后,记者来到三明水文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水质监测科。在洁净明亮的实验室里,科长陈斌斌正带领团队进行水质参数分析。水样在各个操作场所被详细检测,检测人员一一破解水中的“密码”,确保用水安全。全部检测完成后,数据还需经过计算、一制二校才能上报。水质分析严谨严肃,一切以数据说话。
“水质分析讲求时效性,样品就是‘集结号’。”陈斌斌微笑着说,“检测出最准确的水质数据,是我在岗33年的最好礼物。”
对于水文人来说,春节与平日无异。春雨连绵时,他们是穿雨衣独行的“雨中客”;洪水暴涨时,他们是急流中的“逆行者”;干旱时节,他们又是水资源科学调配的“守望者”。仪器记录的数据背后,是无数次的辛劳和坚守。不间断的观测,赋予了水文数据最坚韧的生命力;而数据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水文人的无声付出。
与水为伴,便是一生的责任。即将退休的曾大潘笑言:“每到春节团圆时,看着水流平稳、数据精确传递,我才觉得心安、踏实。选择水文,此生无悔!”水文人的世界单调却绚丽:精密仪器与复杂自然对话,平凡工作与伟大使命交织。他们从汩汩流水中听出伏笔,从滴滴数据中探得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