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网:护木兰溪水脉 绘仙游生态韵城新画卷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5-02-06 09:2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2024年11月28日至30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莆田市委宣传部指导,莆田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络大V打卡木兰溪”联合采风活动启动。来自中央、省、市的媒体,全国各地的网络大V和网民代表等齐聚莆田,实地探访木兰溪,通过镜头多角度、立体化展示木兰溪治理后两岸生态优美、安居宜居、产业繁荣的景象。网络大V们的第一站,就是木兰溪的仙游城关段。

  走在城关河堤旁的漫步道上,不时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鸟鸣,静心辨别,竟能从中听出六七种不同的种类。一群老人演奏着当地传统的“十音八乐”,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不远处,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活动也十分热闹,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木兰溪治理前,每逢下大雨,村民都忙着‘逃大水’,哪有现在这般悠闲的生活。”市民林金明感慨地说。漫步道旁的木兰溪上,黑鹭、白鹭的身影不时掠过宽阔、清澈又宁静的水面,与溪边绿植与高楼的水面倒影,绘就了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仙游县是木兰溪源头和上游所在地,木兰溪流经仙游西苑、度尾、大济、龙华、鲤城、鲤南、赖店、榜头、盖尾等9个乡镇,在仙游境内干流长65公里,占全长61.9%,流域面积10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2.1%。全县70%以上人口及产业均汇集于此,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而木兰溪上游属山地型河流,河床窄、比降大、水流急,历史上平均每4年就发生一次较大洪水,小洪水更是年年出现,是木兰溪沿岸居民的心腹之患。

  位于木兰溪畔的仙游水文化展示厅内,还能看到仙游县沿木兰溪筑堤防洪的艰难历程:上世纪六十年代,仙游县在木兰溪干流从后埔到盖尾的仙潭发动全民筑堤,在木兰溪沿线的七个乡镇建成10年一遇的标准石堤。经过历次洪水冲刷,到1979年,防洪堤已十分薄弱;1997年,仙游县掀起木兰溪防洪堤工程建设热潮,到2001年,投入资金1882万元建成较高标准的防洪堤25.56公里;2004年起,仙游县采取“以地养堤”办法,由外商投资开发滨河地块,带动防洪堤建设;2012年,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列入国家“三位一体”规划中央投资计划盘子;2013年,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家园林县城”创建,仙游县正式启动建设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游段......

  由仙游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游段,是福建省重点项目,该工程计划建设两岸堤线总长78公里(其中干流56公里,支流22公里),计划总投资22.3亿元(防洪部分投资12.3亿元,景观部分投资10亿元)。工程起点位于仙游县度尾镇石牌兜桥,终点至仙游县盖尾镇杉尾大桥下游左岸,整体分为仙榜段(31.8公里)、盖尾段(14.5公里)、仙度段(31.7公里)三段实施。工程于2013年7月动工建设,截至目前完成堤线建设74公里。

  仙游县水务投资集团总经理林征宇表示,水务集团按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围绕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木兰溪,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仙游段。

  通过新建及加高加固堤岸,修建水闸等措施,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将仙游主城区及重要集镇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其余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地保护木兰溪沿岸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提高了整体抗洪能力。

  在防洪堤建设的同时,仙游县统筹建设景观步游道及美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以地域文化展示为主线,将仙游春秋、仙游之歌、仙游状元榜、廉政广场及仙游特色文化元素等融入其中,实现“生态、旅游、宜居”的建设目标,提升了仙游的文化内涵和对外形象,大幅提高城市整体品位。

  不仅如此,仙游县还将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与清淤、截污、筑坝、万里生态水系、中小河流治理、污水处理等工程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共同推进,基本实现了水系畅通、河道整洁,有效地改善木兰溪流域的水环境。同时做足“一溪两岸”山水文章,让木兰溪沿岸成为老百姓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历届仙游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奋斗下,木兰溪水患治理已从单纯的防洪提升为防洪安全、生态治理和景观休闲“三位一体”,由原来的“水患之河”成为造福人民的“生命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林征宇表示,仙游县水务投资集团将继续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大木兰溪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全线防洪景观工程建设。不断深入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坚持安全与生态相结合、控源与活水相结合、景观与文化相结合,统筹考虑截污蓄水、绿化种植、景观步游、文化展示、夜景工程等各项市政配套功能。通过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景观等视角,着力打造木兰溪沿岸“生态城市绿心”和“百里亲水景观带”。同时,规划建设智慧木兰溪,打造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河、智慧河、幸福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