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从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距离有多远?入选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这个秋天,记者走进长汀,倾听奋斗者讲述浊水荒山嬗变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故事。
荒山绿起来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
河田镇罗地村,罗地河支流肖坊河水缓缓流淌过村庄,两侧水草丰茂。老支书刘文贤指着上游不远处高出两边农田一大截的河床说,那是特地保留下来的,为了让后人记住,这里一度“河比田高”。
这条小河曾是村里大患。“下雨三天就要抗洪,晴天三日就要抗旱。田毁了,泥沙还把河床抬高了。”20岁出头就担任村干部的刘文贤清楚,河水之所以浊,是因为上游的山荒;上游山荒,是因为村里人穷,人们为生计到山上砍柴,把树砍光、草割光。渐渐地,“人穷、山光、水浊、田瘦”。
曙光出现在1983年。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为全省试点。
此后,带领村民山上种草、种树,成了村干部的重要任务,大年初一都不休息。雨水把树苗草籽冲走,抹去汗水和泪水,继续干!
“封禁治理”同时施行。长汀严格执行封山育林,建立燃料补助制度,禁止村民砍柴烧柴,鼓励用电、用液化气做饭取暖。
渐渐地,罗地村旁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然而到20世纪末,全县仍有100多万亩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
2000年,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倡导下,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此之前,省委、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还没有安排到县一级的先例。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
罗地村更绿了。
罗地河小流域整治中,桥梁、生态护岸、排水涵洞等治理项目先后建成。“原来种一季稻,现在种两季稻;原来亩产几百斤,现在亩产超千斤,就连坡耕地和抛荒地都利用起来了,种植烤烟、槟榔芋等,光秃秃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刘文贤说。
去年底,全国首笔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长汀签约,签约交易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10万吨,总价180万元。根据测算,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年间,实现碳汇当量13.86万吨二氧化碳,碳密度提升了135.83%,彰显了水土保持项目巨大的碳汇潜力。
在民谣里“穷”了多年的罗地村,终是换了模样:荒山成绿洲,村美田更丰。
百姓富起来
2011年12月、2012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两次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向纵深推进。
也是在2012年,浙江仙居人沈树朝来到了长汀县三洲镇。
三洲也曾是重度水土流失区,多年来通过大规模种植杨梅等举措,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杨梅树老化,急需管护、新植等新问题。政府四处寻找有经验的客商洽谈,这就找到了沈树朝。
第一次到长汀,沈树朝就决定留下。“我看到了当地政府打赢水土流失治理硬仗的决心,对于承包治理和开发山地,支持力度很大。这里的土壤还富含稀土元素,一定能种出品质更好的农产品。”他说。
多名股东共同出资1000万元,承包了700多亩荒山建起农场。然而,开发投入大、迟迟见不到收益,2015年,股东们有了分歧。
“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这里的山地土壤肥力低、开发见效慢,合作伙伴想降低成本、缩短投入周期,尽量提高产量。”沈树朝没同意,如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果子品质难保证,还会对正在培肥的土壤造成伤害。
其他股东自愿退出,沈树朝咬牙贷款收购了所有股份,先后投入4500万元,在3200多亩山地上种下油茶和杨梅等30多种水果。
他坚持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控病虫,同时在果树间套种黄豆、油菜。夏产杨梅、西瓜,秋收橘、柚,冬榨山茶油……丰盈美丽生态农场名副其实。
农场终于在2022年扭亏为盈,这两年盈利进一步扩大。“待果树全部进入丰产期,年产量能突破2000万斤。”展望未来,老沈笑了。
近年来乡村休闲游渐火,沈树朝看到了新的商机,在农场里建设了行车道、步行道、风景亭和小水库,打造集观光体验、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既能吸引人气增加收入,还能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农场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村庄美起来
走进濯田镇寨头村,青瓦灰墙保留了客家传统的房屋风格,微风拂过成片的甘蔗田,空气中飘散着红糖的香气,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宜居宜业宜游社会主义新农村。
濯田红糖始于明初,传统工艺中饱含着客家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气质。然而由于沙化严重,寨头的田里一度种不了甘蔗,加上交通不便、穷得叮当响,这里被称为“长汀的西伯利亚”。
寨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为樟介绍,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开展条沟播草,持续治理水土流失,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村综合治理面积达2600亩。人居环境整治,也为寨头蜕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新当选的村“两委”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打造拳头产业作为本届班子的重要目标,提出发展甘蔗种植、红糖加工。罗为樟任负责人,带领村民成立了长汀县甜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糖分更高、能比旧品种提早开榨1个月以上的新品种试种成功,并在全镇逐步推广。
全镇首家无菌标准化红糖加工厂建起来了。榨汁—过滤—撇泡—赶水—翻糖—打沙—灌模,生产流程基本保留了古法熬糖工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注册产品商标,濯田红糖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制糖厂正对面,红糖研学综合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一层为研学体验,让游客亲身体验红糖的整个制作流程,二层为餐饮,三层为民宿,今年内有望投用。
2023年,长汀全县水土流失率降至6.44%,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55%,国、省控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长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从“火焰山”到“绿满山”、从“重灾区”到“先行区”、从“贫困县”到“十佳县”的飞跃。
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介绍,长汀在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的基础上,推进新时期长汀水土流失“全域”治理,全面深化多领域、多要素、多层次生态体制改革,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