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新华网:福建因地制宜加速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11-14 15:08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小水电曾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随着其他能源的迅速发展,小水电发电量占福建省总发电量的 比例逐渐变小,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却日益凸显。近年来,福建省因地制宜采取生态改造、有序退出等方式,加快推进小水电综合整治,严格落实生态下泄流量,有效解决了因水电开发导致的减水脱流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期待,福建省加快推进农村小水电智能化、现代化改造,持续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农村小水电生态、安全隐患多亟须整治

  福建省水能资源相对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福建省在闽江、九龙江等流域开发了数千座小水电站,这些散落在山乡田野的小水电站,曾经为点亮乡村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受开发理念和技术条件限制以及违规建设、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区小水电存在开发过度的情况,造成局部河段出现减水、脱流现象,影响了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这些小水电站由于开发时间早,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福建省南平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科负责人陈豪告诉记者,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2017年底,建阳区建成投产的水电站共有116座,在这些水电站中,2000年以前建投成产的电站较多,不少电站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现象,以及上网电价低、管理不善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类似情况在福建省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据福建省水利厅统计,仅闽江流域水电站就涉及福州、南平、三明等五个设区市,这些水电站点多面广,老旧电站和民营电站比例较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其中建成投产时间超过20年的电站比例达到73%。

  相关情况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2020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福建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闽江流域现有在册农村小水电2897座,其中80%以上为引水式水电站,对下游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切实解决闽江流域水电站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突出问题,福建省近来采取“改造一批、限制一批、退出一批”的办法,以促进水资源科学有序可持续开发利用。

  福建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林劲介绍,为推进水电站绿色发展,福建省通过改造泄流措施、增设监控设备,推进“改造一批”;通过实行限制措施,丰水期在保障生态下泄流量前提下发电运行,枯水期停止发电运行,让上游来水全部回归河道,实施“限制一批”;对无法落实生态流量且只有单一发电功能的水电站,引导“退出一批”。

  生态改造一站一策 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有序退出。“电站装机容量160千瓦,年发电量20万度左右,一年收入不到5万元。”2021年5月,建阳区潭城街道周敦电站负责人朱秋旺申请将自己经营15年的水电站注销。“2018年被洪水冲毁以后一直也没有发电,与其闲置在那里,还不拿点补偿尽快退出。”

  像朱秋旺这样选择退出的水电站业主不在少数。林劲说,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福建省小水电站的数量已从6554座减至 5101座,退出1453座,占比22.2%,退出比例比长江经济带高出6.4%。

  ——坚持一站一策,生态改造全覆盖。确保生态流量泄放,是小水电向绿色发展转型的“牛鼻子”。南平市延平区吉溪水电站是一个典型的引水式水电站,电站负责人陈世云介绍,2018 年初,电站已按照“一站一策”整改要求,进行了泄流设施改造,并安装了生态流量监控设施,实现动态视频监控,并上传到省监管平台。

  像吉溪水电站这样进行生态改造的水电站还有很多。“经过生态改造,河道减水脱流现象明显减少,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劲说,截至目前,福建省登记在册的小型水电站已全部完成泄流设施改造、在线监控安装和生态流量数据接入省监控平台。

  ——强化监管,确保生态流量泄放到位。生态改造后,如何强化监管,确保各个水电站的生态下泄流量泄放到位便显得尤为重要。宁德市古田县水利局工程师郑志城介绍,为强化监管,相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未按规定泄放生态流量、报送生态流量监测数据不及时的水电站,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生态流量下泄不合格的水电站,工信部门可以对其采取暂缓结算电费、解列上网等措施,生态环保部门可以视情况进行立案调查。

  监管高压之下,福建省小型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合格率持续向好。今年1月,水利部办公厅通报2023年全国23个省份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在线抽查情况、发现问题的典型案例,福建省小水电流量泄放、平台建设均居全国第一。

  加快小水电智能化改造 发挥生态电价作用

  为更好实现小水电安全绿色发展,福建多地积极探索“智能管家”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建水电站集控运行维护中心,通过对水电站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小水电远程智能监控、故障自动报警、App 实时管控。

  “生态流量是否按规定下泄?电站是否安全运行?”……走进南平亿华源水电集控中心,满墙的 LED 显示屏引人注目,各个电站机组的实时运行数据和监控视频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在屏幕前的电脑端查看电站运行情况。

  南平亿华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敏介绍,以延平区深坑一级、二级水电站为例,这两个电站地处塔前镇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过自动化设备改造、安装远程监控设备以及将数据接入集控中心平台等措施,可实现电站机组远程启闭,从而实现梯级调度,标准化、集约化管理。同时,小水电集控中心组建了专业运维队伍,定期对接入的电站进行巡检,及时处理电站突发故障,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陈豪介绍,从运营情况看,因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规范运营,南平市各个小水电站平均运维成本减少10%~40%,企业增效5%~20%,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这是福建省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小、散、远”小水电站进行集约化运营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实现315座水电站的纳入集控和智慧管理。林劲说,下一步,福建将继续通过政府监管、协会牵头、企业支撑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探索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的小水电管理之路。

  此外,多位省内水电站业主也反映,近年来,海南、吉林、重庆等省市陆续出台了符合安全达标评级或绿色小水电示范标准的小水电鼓励性电价政策,期待我省相关部门也尽早出台政策,更好发挥价格杠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小水电站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