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点任务,是以县域为单元推动全社会节水的具体抓手。
精细管理、产业驱动、水权改革、全民参与……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总结丰水地区的节水经验,因地制宜谋划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版聚焦福建典型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以县域为窗口呈现福建节水发展新气象。
莆田市秀屿区
多措并举节水增效
□ 沈国辉(莆田市秀屿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秀屿区位于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表水资源极为匮乏,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近年来,秀屿区坚持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持续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秀屿区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用水管理,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紧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以来,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0.64万亩。
以节能降碳和能耗“双控”为目标,秀屿区推动工业用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开展节水、节能循环经济奖补政策解读,完成6家重点工业企业在线取水计量监测设施安装,支持7家企业创建省级“绿色工厂”,4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节水型企业,永荣科技成功创建福建省“水效领跑者”企业。
秀屿区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依托区水文化展馆开展多层次宣传,以46家节水载体建设作为示范引领,全区全面落实阶梯水价,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营造惜水、爱水、节水的浓厚氛围。
莆田市仙游县
用制度把好节水关
□ 林庆凡(莆田市仙游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仙游县面积1835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1个街道、6个管委会,总人口约117万人,占莆田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仙游县统筹做好五水共治水文章,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仙游县落实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制定本行政区域年度用水计划,根据用水效率红线目标以及用水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情况,在取水计划、水资源论证、取水申请、许可验收、取水监督方面严格按照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照《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深入企业调研节水目标、主要任务等,并分析节水潜力,检查工业企业节水管理制度、用水计量设施、节水设施、用水定额、尾水回收利用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指导,对违反《条例》的企业责令整改,达到立案条件的企业按照《条例》进行处理。此外,仙游县系统、全面宣传节水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节水技能。
南平市松溪县
扎实开展节水载体建设
□ 范朝英(南平市松溪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松溪县近年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抓产业、抓城乡、抓民生,扎实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器具,全面提升节水管理水平。
松溪县大力推进公共机构、企业、居民小区的水平衡测试工作以及节水型载体的申报。选定42家有代表性积极性的单位、企业、学校以及居民小区,作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创建载体。通过水平衡测试摸清了42家用水单位内部管网走向、用水现状及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的用水工艺技术,淘汰高耗水设备,完善节水管理制度。目前,松溪县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50%,节水型企业建成率为41%,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为40%。此外,松溪县针对农业灌溉的漫灌现象,通过三年时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目前,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1万亩。
南平市建阳区
抓管理促节水
□ 翁建义(南平市建阳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中部、武夷山南麓,区域水量充沛。建阳区近年来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工程建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支撑、节水增效上水平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等多项举措,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取用水管理。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工业园区在制定规划的同时,开展水资源论证。水利部门每年两次与区发改及工信等部门沟通,了解企业用水情况,对应办理取水证的企业逐一上门,进行政策宣讲及督促办证,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
完善用水计量管理。强化对非农业用水和节水的计量管理,对重点用水系统和设备配置计量水表和控制仪表,提高工业用水计量率。对167家已办证的取水户纳入水资源管理平台监管,投资123.6万元完成对54家重点用水单位安装取水在线计量设施。
严格用水监管。强化事后监督检查,加强企业取用水户日常管理,每年进行全覆盖检查。尤其是对用水量大的鳗鱼养殖企业加强日常巡查工作。
泉州市晋江市
打好节水“创新牌”
□ 蒋东晓(泉州市晋江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8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需依靠外引客水。在统筹客水与本地水资源安全前提下,晋江市全力打造节水工作“晋江经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定额、节水“三同时”和用水阶梯水价、企业超计划累进加价等制度,压实用水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取水计量体系,实现取水、用水全流程监管。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强县优势,打好节水“创新牌”。截至目前,建成节水型企业60家、省级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5家;促成25家企业入围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示范带动全市工业企业提升废水利用率;不断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力度,再生水回用规模达到每日27.5万吨;推动构建智慧监管模式,晋江市自来水公司管网漏损率长年控制在5%~7%,稳居福建省前列。
此外,晋江市通过区域推进、激励先进、宣传培训等方式,促进全社会参与节水工作,不断提升城市节水水平。2023年,晋江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立方米,已提前达成“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龙岩市永定区
以用水权改革探索节水新路径
□ 谢雪林(龙岩市永定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龙岩市永定区地处福建省西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永定区近年来把节约用水贯穿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各环节,不断探索节水新路径、打造节水新样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探索节水路径方面,永定区推动用水权改革,于2024年8月15日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顺利完成福建省首例区域水权交易:新罗区人民政府向永定区人民政府购买区域水权指标730万立方米,交易期限为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交易总金额10.95万元。通过区域取水量控制指标交易,有效调动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企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推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合理高效利用。
在打造节水样板方面,投入927.98万元实施灌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投入运行后,有效提高渠系输水能力,灌水周期缩短,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每亩减少农业用水36.92立方米,年节水2585.57万立方米。
泉州市惠安县
全盘谋划绘蓝图
□ 杨英忠(泉州市惠安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惠安县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契机,成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水源管节水、管生产经营管节水、管生态管节水的“三管”原则,营造“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惠女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惠及全县11个镇及周边地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8提高到0.61,年可节水249万立方米。
助力工业节水减排。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推动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购建8套循环水装置,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8.8%。
深化节水型载体创建。共计建成节水型企业13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34个、节水型小区27个、特色节水载体4个。
带动提升节水宣传成效。开展节水宣传“五进”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品千余份,微信推广20万余次,节水短信宣传约25万条。
全域统筹构建现代水网。主动融入泉州市“七库联通”格局,建设全域环线管网,统筹谋划区域配水。推进总投资约19.82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将达到87.2万人,一体推进供水节水,全面构建水网蓝图。
三明市建宁县
探索丰水地区节水模式
□ 胡国兴(三明市建宁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是福建省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这里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高达1867毫米,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全省的3倍。近年来,建宁县水利局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系统推进水生态与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严格落实“双控”目标,实现用水总量逐年下降,由2020年1.34亿立方米降至2023年1.2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同比下降9%。
强化供水安全保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修复漏损管道40余处,漏损率从原先的15.5%降低至8.2%,供水效率和节水效果显著提升,实现“喝上水”向“喝好水”的转变。
创新数字节水治水模式,建设智慧水利平台,推动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具备实时监控功能,突破现场监测的局限,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模式,通过组织企业洽谈、借鉴外地实践交易路径等方式,协助指导企业完成资料收集申报,并以公开竞价方式完成转让,交易水量6万立方米、总价6000元,该笔水权交易既有效满足了企业用水需求,又让有富余水量的企业获得一定经济回报。
漳州市长泰区
加大节水设施建设投入
□ 詹水松(漳州市长泰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漳州市长泰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接合部、九龙江北溪下游,境内水系发育、河网发达,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的矛盾仍然存在。近年来,长泰区不断提升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全区上下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民间参与”的良好管理模式。
长泰区加大节水设施建设投入,在农业用水方面,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两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溉方式粗放、灌溉用水效率不高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投资1750万元建成高效节水喷灌、微灌面积8000亩。2023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711,亩均用水量同比2015年下降27.8%。在工业用水方面,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辖区内工业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2023年工业用水总量比2022年下降17.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8立方米,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在城镇供水方面,积极开展城市管网改造工程,投入230余万元完成6个老旧小区供水管道和老旧水表改造,2023年供水漏损率为8.47%,低于控制目标0.03%。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投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积极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年节约资金超百万元。
三明市沙县区
提高精细管理水平
□ 黄年旺(三明市沙县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三明市沙县区地处福建省中西部,属闽江流域沙溪支流,境内河网密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600毫米,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6亿立方米。近年来,沙县区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道路上走在前、作表率。
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制定“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制度,累计实施农业水价改革面积12.66万亩,投资3271万元实施夏高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强化工业自取用水户计量管理,对重点自取用水户安装远程监控智能仪表,计量率达100%。以产业升级推进节水减排,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1年降低26%。鼓励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城区公共管网查漏、堵漏,结合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对老旧公共管线进行更新改造,2023年全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2%。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供水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