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大坝巍峨,万壑归流。
泱泱华夏,江河万古,水脉即是国脉;赫赫中华,文明赓续,而今走向复兴。75年,流动江河见证奋斗荣光,治水成就澎湃伟大梦想。
这是变化翻天覆地的75年!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治国安邦与兴水利民有机结合。
这是发展转型提质的75年!从兴修水利大会战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闪耀真理之光,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这是接续逐梦奋斗的75年!从兴水利、除水害到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答卷奋力谱写。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治水事业,基于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如今,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我国治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千峰输秀、绿水旖旎、湖库衔翠,映衬着时光锦缎耀眼夺目……
江河安澜
汇聚民族复兴澎湃潮
时针拨至1998年夏天,一场发生在长江、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席卷我国。长江九江段决口!荆江大堤险象环生!军民干群众志成城、连续奋战,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今年在应对长江1号、2号洪水时,依托数字孪生“智慧大脑”建构模型、智能调度,三峡水库成功拦洪126.8亿立方米,减少灾害损失643亿元。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人定胜天”的抗争,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把“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指引我国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近十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1%降至0.24%。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水利部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坚决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这背后是心怀“国之大者”、勇扛天职的坚守与探索。水旱灾害防御有了“三大体系”的支撑,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齐头并进,推动我国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1200多座水库相比,今日中国,9.5万座水库、32.5万公里5级以上江河堤防、98处国家蓄滞洪区的“王牌”加持,让防洪工程体系更加牢固。
黄河古贤、长江姚家平、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一批骨干防洪工程有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大规模开展。近十年,新增库容1632亿立方米,我国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刷新精度!在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科学调度,极大缓解今年北江严峻防洪形势。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在恢复和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相比,今日中国,围绕建设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彰显出新时代水利人的挺膺担当。
构筑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全国各类水文测站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目前的12万多处,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
抢出时间!在北京,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率先建成,结合数值预报,最长可提前10天预判流域洪水风险形势。
从“严防死守”到“给洪水以出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向“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迈进;从大规模群众治水运动到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印发,从根本上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治水事业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织绘水网
成就现代化强国新伟业
一大早,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黄刚拧开水龙头烧水泡茶,水质清澈,茶味纯正。目前,北京城区已有超75%的人口喝上南水北调水。
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伟大构想;2014年,一库净水送北方梦想成真。
十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53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的优质水源,1.85亿人直接受益。
一泓清泉,由南北上,越中原,穿黄河,至北京;一汪碧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如今的南水,是民生之水、生态之水、发展之水。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积累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
连通河湖水系、构建江河水网的脚步从未停止。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加快构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看!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延伸——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连接起三峡与南水北调两大“国之重器”,“大水盆”联手“大水缸”将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
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正在织密——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26项大型水网调蓄结点工程、13项大型灌区开工。
看!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正在交汇——全部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已批复实施。水利部启动省、市、县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
纵横交错,利泽万方。一大批“国之重器”蕴藏大国底气,成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生命源泉”。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供水总量仅1031亿立方米,75年后,我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告别“靠天吃饭”,如今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0.55亿亩,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告别“肩挑背扛”,如期全面解决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困扰亿万农民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刚刚过去的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当得知近600万群众因引洮供水工程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共和国成立伊始,就集中有限财力治理大江大河。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建成。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秀美画卷铺展,“纲”“目”“结”串联——
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是“纲”,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是“目”,控制性调蓄工程是“结”……一幅面向2035年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蓝图全面铺开。
擦亮底色
赋能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长汀的水土流失率降至7%以下,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福建省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说,长汀县已实现从“火焰山”到“绿满山”的飞跃。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水利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我国首部节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5个月,“四水四定”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全国上下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建立。
增减之间,一组数据彰显成效: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但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到2023年年底,全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76,年节水能力比10年前提高约300亿立方米。
保护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放眼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上中下游协同发力,“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腾退长江岸线162公里,复绿1225万平方米。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25年不断流,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在国家“江河战略”的引领下,水利部门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实施生态补水,提高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全面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目前,88条(个)母亲河(湖)中,已有56条河流实现了一次或多次全线贯通;全国跨省重要江河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华北明珠”白洋淀大放异彩……
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重现碧水盈盈、飞鸟蹁跹——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三年全线水流贯通,再现壮美运河千年神韵;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在断流26年后重现流动之美;黑河尾闾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今年9月3日,断流近26年的西辽河干流水头首次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城区……
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开幕式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庄严宣告,坚持系统治理,我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根本性改善。
每条河流都有人管。河湖长制这一重大创新制度实施7年来,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
河湖库管护再强化。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24万多个,打击非法采砂船1.8万余艘。
幸福河湖不断涌现。水利部累计完成9800多个河湖健康评价,带动各地打造3200多条幸福河湖。
人水和谐强音奏响,锦绣河山生机勃发。这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注脚;这是持续深化建构河流伦理,坚持把河流视作生命体的效果呈现。
福建筼筜湖畔,绿意盎然;清清木兰溪,十里风光美。云南苍山洱海畔,旖旎风光再现,有“水质试金石”之称的海菜花重开。
“海菜花回来了,我也回来了。”村民早育茂回到家乡直播“带货”海菜花,每年有15万元的收入,“海菜花是‘生态菜’,也是我们的‘致富菜’。”
水美图景崭新,百姓笑脸灿烂。这样的中国,如百姓所愿!
深化改革
逐梦创新中国新征程
40多年前,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从此,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水利改革蹄疾步稳、紧锣密鼓。
“我们有需求,他们有指标,一拍即合。”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张伟口中的“合作”,即2024年至2026年期间,宁夏以每立方米1.2元,共1800万元的价格,购得四川省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完成跨省用水权交易的全国第一单。
水资源得以在更大空间和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运用市场机制破解水资源瓶颈的路子越走越宽。
“两手发力”的聚合效应加速释放——
水利部已连续两年开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在第一批21个试点吸纳的资金中,金融和社会资本占80%。在2023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中,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金融信贷、社会资本5451亿元,占比44.5%。
财政资金、政府债券、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两年迈上万亿元台阶。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正在澎湃——
连年增长的水利投资加快了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和数字孪生工程的建设步伐。水利部和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数字孪生平台加快构建,支撑流域防洪调度管理;数字孪生浙东引水实现未来15天区域水资源态势动态研判;49个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灌溉效率总体提升10%以上……
河湖库坝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水利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以水为笔的发展故事不断丰富——
从福建到江西,再到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接连开展;从全国首单到再签约两单,浙江安吉县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9月18日,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暨幸福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签约……
“点水成金”“空气生金”的成果越来越多,水利部门推动水土保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56%。
变革创新,凡墙皆门。在乡村、在城市,从流域保护到水库建设,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一体推进,治水兴水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落地见效;
在高标准统筹谋划中进而有为——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上,中国治水思路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同。拥有悠久治水史的中华民族,正在为全球应对水安全挑战提供中国智慧。
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75年前百废待兴,75年后万水安澜。走过75年,历史不会忘记,为了人民远离水患,为了人民喝上好水,为了人民端牢饭碗,为了人民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治水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过往,江河汇聚起奔涌向前的磅礴伟力。
江河竞秀映荣光,治水为民向复兴。迈步新征程,水利人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引领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