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福建莆田市:幸福河湖 多元共治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4-30 15:1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3月24日,福建省莆田市河长、市委书记付朝阳应邀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围绕“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木兰溪的生动实践”主题,为参加中管干部专题培训班学员及学院部分教师,介绍莆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经验做法;3月25日,莆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副河长、延寿溪河长陈志强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荔城区、城厢区开展“河长日”巡河活动;4月1日,莆田市副河长、副市长朱正扬主持召开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对2024年工作再部署、再加温;莆田市河长、市长林旭阳带队开展“河长日”巡河活动,专题调研河湖长制工作,前往涵江区、荔城区检查涵坝水闸调度及防汛备汛情况,乘坐“水上巴士”调研玉湖五水连接工程围堰等情况……随着各级河长一系列活动的密集开展,莆田市洋溢着管河、治河、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河长办的悉心指导下,莆田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持续探索河湖管护创新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激励考核机制,统筹搭建多元共治共护平台,构建多维立体监控体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河、智慧河、幸福河。”莆田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黄德元说。

  近年来,莆田市积极探索河湖管护全民参与机制,统筹搭建多元共治共护平台,形成高位推动、全程监督、社会参与的全民治水格局;深化河湖长制激励考核机制,坚持年度考核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兼顾正向激励与反向约谈,夯实基层河湖长制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创新管护新模式,推动河湖管护法治化、数字化、一体化,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凝聚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合力。

  历载耕耘,硕果累累。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获评福建省河湖长制正向激励设区市;市河长办获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集体;河湖长制改革举措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河湖长制工作获10多次全国性表彰或典型案例分享;市委书记、市长作为双河长,多次应邀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等地授课,分享河湖长制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莆田市河湖长制工作的扎实脚步。

  河湖管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幅河湖岁岁安澜、人民安居乐业的图景,正在荔林水乡徐徐铺展开来。

  城厢区

  数字赋能 系统管护

  地处木兰溪中下游的莆田市城厢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有各级河道68条,总长约336公里。近年来,该区以数字化提升河湖管理现代化水平,精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水系,整合河湖数据信息,逐步实现多个部门多类信息资源共享,做到“一图”统抓、统揽、统督、统办,为河湖智慧化管护提供有力支撑。

  “全区14名区级河长,79名镇、街道河长,35名河道专管员,138名代表河长全部纳入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城厢区河务管理中心负责人张宏龙介绍。

  城厢区河长办对发现的问题统一上传智慧平台,由专人分流交办,限期整改反馈,形成“巡河、发现、交办、反馈”全程闭环工作流程。同时,专人跟踪巡查办理情况,及时提醒督促通报,力促工作落实落细。2023年以来,共上报问题3006个,办结3000个,办结率99.8%。

  依托无人机等,城厢区全面拓宽巡河范围,提高巡查效率。区河长办及七个镇(街道)配置无人机8台,建立无人机巡河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涉河问题。同时,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点上监测﹢面上监控”,实现实时预警、动态监管。

  城厢区依托巡河系统,常态化开展“河湖长日”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巡河、护河超2.3万人次,巡河里程超11.2万公里,河道专管员巡河率超99%;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负责协助各级河长定期巡河,并充分发挥监督及参政议政作用,共发出人大建议8件、政协提案5件,助推河湖治理走深走实。同时,成立巡河护河志愿者服务队5支共400多人,组织开展环保公益和志愿服务。此外,还开发“全民志愿巡河”小程序,搭建“巡河日志”“积分奖励”等功能模块平台,发动全民参与巡河护河。

  秀屿区

  筑牢责任体系 推进河湖长治

  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通过一系列举措与创新,有效改善了水域环境,提升了河流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秀屿区筑牢责任体系,强化常态管理,全面压实河长工作职责,细化河湖管护目标与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全方位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融合水利、生态、住建等部门6个河湖管护数字化管护平台数据信息,实现了河湖管理数据化、信息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升了管理效率,确保河湖长治、有为有效;借助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队伍共管,发起委员河长、人大代表共治。同时,建成秀屿水文化展示馆,广泛开展河湖工作宣传,累计接待各类河湖长制相关培训2.1万人次;制定出台秀屿区河湖长制考评细则,对河长制工作制度机制、基础工作等指标细化赋分,组织督导队采取“四不两直”,对重点突出河湖问题开展督导检查,确保相关问题及时整改解决。

  同时,秀屿区开展土海“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城区内河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治理河道“四乱”问题113个。各河长制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对土海水产养殖网箱全面清理整治,推进城区内河违规临河搭建、临河养殖等涉河突出问题整治,联合各河长制成员单位共同发力,累计解决涉河问题281个。

  秀屿区全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提升等工程建设,推进13条市政污水主干管修复工作。目前,顶社河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累计治理河道67公里,推进沿线污水管网建设134公里,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涵江区

  活水润沃土 生态富乡村

  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水生态价值转化,打造“水清民富”的乡村新面貌。

  涵江区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行山区污水分类处理,实施白塘镇污水管及泵站扩容改造工程等,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提质增效。随着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污水被纳入污水管网,实现统一收集、处理,全面提升了乡村生态环境,助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同时,涵江区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庄边镇萍湖村打造萩芦溪畔“醉美河道”的靓丽风景线,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萩芦镇推动以萩芦溪为主轴的生态景观带建设,全方位打造“五彩萩芦”生态产业链,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新县镇张洋村依托湘溪实践地,打造“沉浸式幸福河湖”体验空间,发展水生态植物景观园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涵江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释放水生态红利,推进涵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双福村整合古民居、古荔枝树、天然水系等资源,打造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村落;东大村以“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为主题,持续提炼侨乡文化;洋尾村打造富有水乡风情的露天古建博物馆……涵江区持续深挖当地水文化优势,全面打造“水韵涵江”品牌,促进幸福河湖共建共治共享。

  仙游县

  智能监测加强管护 “五水共治”凝聚合力

  近年来,莆田市仙游县委、县政府谋定木兰溪“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去污存清、排涝通渠、防洪引流、保供保产、节源储能并行,变资源水利为生态水利,推动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迈开新步伐。

  “五水共治”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公众等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水。仙游县18个乡镇持续发力,2023年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建设主管392.3公里、接户管1363.4公里。同时,仙游县推行“三全三收”,即污水治理要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对三格式化粪池水、洗涤水、厨房“灰水”三水全部纳管,目前,全县共完成12个零直排试点村建设。

  依托河湖智能视频监控平台,榜头镇将“电子监控﹢河湖长制”融入水系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打击涉河违法行为。枫亭镇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调动网格长、单元长排查河湖问题,加强监管力度。

  仙游县通过绘制“一张水质检测图”,建设“一间水质检测室”,使用“一台空中巡河机”,逐步提升河道水质。同时,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推进木兰溪等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一打捞。

  仙游县采取“政府确定实施模式、部门业务指导、乡镇统一采购管材设备、各行政村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的“包工不包料”模式,以“因地制宜优方案、群众参与快推进、统筹建设省造价、多方监管保质量”为原则,让群众观念转变为“我要做”;建设主体转变为“乡镇村居”;“政府全部买单”转变为“使用者适当付费”。同时,实现工程设计“村居老协会参与、现场徒步、科学设计”、解决群众纠纷“现场面对面沟通协调”、建设模式“包工不包料”、工程监管“专业监理﹢民间监理”、后续运维“由国企负责日常运维”、技术方案“因地制宜”。

  荔城区

  健全工作机制 助力智慧监管

  莆田市荔城区不断巩固提升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样本,持续创新机制,强化河湖长制;数字赋能创新新模式,助力河湖智慧监管。

  荔城区创新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季度考核,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年考评”模式。同时,实行“两单一通报”及正向激励季度考核制度,推动河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高效解决各类问题;制定河湖长督办通报机制及正向激励季度考核制度,细化每一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清单化管理,量化分考核,各季度名次及分数计入年度考评分数,并对年度总考评排名靠前的镇街予以正向激励,推动河湖长制落细落实。

  荔城区持续探索“技防﹢人防﹢机防”的河湖长制治理模式,搭建“6个1”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各级河湖长及河道专管员在线管理,整合水利工程、水雨情监控、河道信息等资源,创新河湖长智慧管河新模式;为全区所有主次河道配备高清摄像头,设立水文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对河道实时监测。智慧水利系统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河道“一张图”,让河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此外,荔城区还成立了7支“无人机巡河小队”,分别按区级一月一次无人机巡河、镇级一周一次无人机巡河的频次,加密对全区河道进行督查管护;积极邀请企业河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河长等加入护河管护队伍,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认养、多元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行政河长﹢企业河长”的优势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爱河护河浓厚氛围。

  湄洲岛

  水质升级展新颜

  莆田市湄洲岛湖石淉水域面积约8157平方米,湖长约908米,平均湖宽9米。作为湄洲岛唯一的淡水湖,湖石淉不仅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更是岛上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过去的湖石淉因污染严重而备受诟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湄洲岛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治理措施。

  湄洲岛通过完善河湖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确保河湖管护有“大家长”统筹谋划河湖工作,解决涉河涉水难点问题。同时,升级传统河湖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力量,发挥“行政河长﹢企业河长”双重配置优势,为湖石淉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治理过程中,有“三项工程”起到了关键作用。生态水利工程通过整治岸线、新建翻板闸等设施,有效提升湖石淉的生态涵养能力;生态亲水工程通过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等,为岛民和游客提供了亲水休闲的好去处;生态补水工程通过引入再生水进行生态补水,确保湖石淉水质稳步提升。

  针对河湖管护问题,湄洲岛开出了“截、清、净、引、活”五味药方。通过全面排查排污口、建设截污沉淀池等措施,有效截断污染源;成立河湖保洁队,常态化保洁河道和沙滩,确保湖面干净整洁;委托设计单位做好水生植物种植及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等工作,净化水质;铺设再生水管道,引入中水进行生态补水,增强湖水活力。

  北岸经开区

  注重文化传承 打造幸福河湖

  近年来,莆田市北岸经开区立足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将群众身边的河湖打造成“安澜之河、致富之河、幸福之河”。

  北岸经开区全力推进并完成紫玉湖综合环境提升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亭镇港里村,以湖心岛为主要节点,占地1100多亩,利用浮桥、栈道串接湿地,形成生态休养步道;利用现有地形,打造潮汐式可淹没的浅滩湿地和林下湿地,打通原有死水区,再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构建3个生态岛和缓冲植被带,发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产力等重要功能,实现“湖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同时,北岸经开区在紫玉湖增加幸福河湖元素,系统融入北岸特色海洋文化;以“黄螺港”为宣传主题,全面展示紫玉湖演变和幸福河湖治理历程;通过幸福河湖主题公园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爱河、治河、护河”行动。

  北岸经开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生态治理要经济效益,以紫玉湖生态修复工程为中心,结合妈祖采药文化故事,配套种植枸杞、火棘、南天竹、天门冬、麦冬等中草药,充分发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产力等重要功能,厚植妈祖精神,打造生态宜居的水岸环境,并转化为“妈祖大爱之旅”、紫玉湖生态公园、祖祠二十三景等项目。紫玉湖生态公园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传承妈祖文化,促进文产融合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