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以久久为功之力守护一汪碧水

——筼筜湖综合治理的生态文明实践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4-26 15:4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对厦门的盛赞之词,让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蜚声海外。

  从偏居东南一隅的海港小城,到人水和谐共生的宜居之城,厦门人深知其中的不易。谈到美丽嬗变的起点,总要从36年前的筼筜湖治理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筼筜湖湖区一度污染严重、鱼虾绝迹。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专题会议,确定治湖方略,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

  此后的30多年,厦门市以宏伟蓝图为指引,一茬接着一茬干,有力推动筼筜湖治理日新月异,实现从臭水湖到“城市会客厅”的转变。同时,依托河湖长制,持续推进筼筜湖治理走上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瞻远瞩 科学谋划

  开启筼筜湖综合治理征程

  “万顷筼筜水接天,夜来渔火出云烟。”筼筜湖原为厦门西南部天然海湾、港口要道。“筼筜渔火”,是厦门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20世纪70年代,厦门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成为封闭内湖。周边工厂沿湖兴起,湖水水体黑臭、鱼虾绝迹。治理筼筜湖成了群众最盼的事。

  1988年3月30日,厦门市政府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会议明确建立综合治理机制,组建由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筼筜湖治理领导小组;针对“九龙治水”,提出“市长亲自抓治湖”。

  在这次会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了治湖思路,总结为“20字方针”,即“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为筼筜湖综合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之后的30多年里,厦门市牢记嘱托,久久为功,相继开展筼筜湖第一期至第四期综合治理。从关停搬迁污染企业、完善污水管网,到高标准建设水利设施,再到每10年一次的大清淤……一项项工作的推进,让群众既看到了解决治水难题的坚定行动,又切实感受到了河湖环境转变带来的生态效益。

  “‘20字方针’体现了系统治理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会议提出的‘市长亲自抓治湖’和‘建立治理工作责任制’等理念,也正是如今河湖长制的要义。”厦门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王伟文说。

  2016年,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大决策。2017年3月,《厦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出台,筼筜湖、五缘湾等岛内湖泊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

  “河湖长制有力地推进了筼筜湖流域区域污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入湖排污口截污改造,同时推动各级河湖长、志愿者积极投入河湖管护,统筹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幸福河湖。”王伟文介绍。

  立足“20字方针”,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厦门于2020年全面开启筼筜湖第五期综合治理。围绕控制雨天溢流污染、提高湖区防汛标准、改善湖区水体动力等目标,相继完成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西水东调”补水工程等,目前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一湖碧水,浓缩着发展理念、治水方式的变迁。如今筼筜湖湖区生态持续向好,水体交换能力提升,强排能力翻倍,防洪标准提高,开启了从治水到兴水的新征程。

  牢记嘱托 久久为功

  持续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

  “中午接到群众电话,筼筜湖南岸与西堤交汇处水面出现漂浮物,我们立即赶赴现场,拍照上传到‘爱河湖’小程序。筼筜湖保护中心及时响应,半个小时就解决了相关问题。”街道河长曹志宏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厦门实行“双总河湖长制”,将筼筜湖提升为全市唯一的市级湖泊,由分管副市长任湖长,并建立市、区、镇三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实现对流域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管理。各级河湖长深入一线,全力解决筼筜湖存在的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厦门市深入贯彻“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方针,为筼筜湖找准“病根”,根治“顽疾”。各有关部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通过高标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推进正本清源改造,开展入河排口治理,对流域污染源进行整治。同时,建成排洪泵站、海水输送管,常态化清淤,开展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理整治,持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和管护成效。

  面对复杂的水环境难题,厦门市贯彻“搞活水体、美化环境”方针,为筼筜湖疏通“经脉”、调整“气色”。通过建设闸门和外导流堤,利用自然潮汐动力清洁水质;统筹调度污水处理厂中水和水库水,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将生态治河、打造文化景观等措施相互结合,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近年来,厦门持续贯彻落实“依法治湖”这一重要方针,先后出台《厦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等,将河湖治理保护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为了纪念“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2022年,厦门市把3月30日确定为“河(湖)长日”。

  “我们牢记嘱托,按照‘20字方针’系统推进治理,统筹强化流域综合治理,让筼筜湖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厦门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处长杨雁斌介绍,近年来通过设置在线监测、智能化排洪监控系统等,筼筜湖治理转向智慧化、信息化。同时,通过建设公园绿地、打通环湖步道等提升滨水空间品质。2023年,筼筜湖综合治理入选福建省幸福河湖建设优秀案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筼筜湖,湖区水质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排涝能力持续增强。同时,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片区吸引大批产业入驻,成为厦门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

  示范带动 凝聚合力

  以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

  “现在湖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了,每天巡湖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对我来说,工作是一种享受。”住在湖边的陈亚进,见证了筼筜湖的华丽变身,如今他也加入护河队伍,成为筼筜湖的首批“市民湖长”。

  从日常巡湖到科普宣传,从收集意见建议到反馈解决方案,陈亚进乐此不疲。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筼筜湖保护中来。

  “除了市、区、镇三级河湖长,我们还协调整合各方力量,让‘企业河长’‘市民河长’‘河小禹’等民间组织成为河湖长的有效补充,并广泛发动市民加入‘民间河湖长’行列,共同守护一方绿水。”杨雁斌说。

  厦门市幸福河湖促进会副秘书长侯宝军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爱河湖”微信小程序页面,河湖介绍、巡河指南等一目了然。“市民可以就近选择巡河路线,市河长办还设置积分兑换等多种举措,激发大家参与巡河的热情。”侯宝军说。

  同时,厦门持续发挥法院、检察院驻点工作机制,强化公安联动,聘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河长、“河道警长”、社会监督员广泛参与河湖长制工作监督、参谋与指导,不断扩大管护“朋友圈”。

  一纲万目张。以筼筜湖为原点荡开涟漪,厦门越来越多的河湖像筼筜湖一样实现了美丽蝶变,绘就一幅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壮美画卷。

  往昔水体质量不佳、泥沙淤积的五缘湾,如今已是碧波荡漾、清水畅流;后溪流域重要支流许溪2018年至今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形成小流域治理的“许溪模式”;过芸溪生态清洁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东西溪建成120公里安全生态水系,打造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的溪流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全市幸福河湖建设的生态样板……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筼筜湖的华丽转身,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也充分体现了河湖长制在河湖治理中的重大作用和显著成效。“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让每条河流都实现长效管理和永续利用,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王伟文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