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土楼水乡水利风景区,这里山川秀美、古道幽长,一棵棵百年老榕、一座座福建土楼伫立在西溪岸边,人与水和谐共生,生态与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一曲土楼水乡和谐发展的华丽乐章。
在景区有这样一个地方,因电影《云水谣》在此拍摄取景而成为了网红打卡地。2017年,云水谣景点所在的官洋村村民简前新当上了一名河道专管员。“我的任务是巡查3个自然村3.5公里长的河道,每天巡查一次,主要看看河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水中是否有漂浮物、岸边是否有垃圾、是否有偷采砂……”
看到今天水清岸绿、景美人兴的家乡,简前新不仅回忆起西溪治理之前的景象:“小时候,山上的树木乱砍滥伐,木头都用来烧火,后来山上的水就少了,垃圾也都往河道里扔,河水也脏。”
西溪是九龙江的最大支流,河道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4008平方公里,发源于漳州市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内枧山北麓,穿过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漳州人,见证着漳州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
为了推进南靖县土楼水乡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景区以福建土楼国家5A景区为依托,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整合水利、环保、住建、农业等部门资金1.2亿元,全面提升土楼水乡流域水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安全生态水系、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建设。南靖县水利局副局长、县河长办副主任吴庆忠:“通过生态+治理,重塑土楼水乡健康自然弯曲河岸线,构建水量充足、水流自然、水质良好的生态水系,让西溪流域重现生机,增强了土楼水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
生态为先,为了保护西溪流域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西溪沿线的生态产业兴起,位于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的漳州水仙花种植区就是一个典型。漳州水仙花种植区属于漳州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按照“风光靓丽化、生产规模化、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的美丽田园创建要求,于2021年开展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
“工程实施前主要是散乱污小作坊和以三角梅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造成环境破坏、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水沟黑臭等。”九湖镇副镇长温群彬介绍,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漳州水仙花种植区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是九龙江流域(漳州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之一,项目实施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区内大量地块已硬化及部分耕种杂乱的土地恢复为可耕作良田,通过项目建设可新增复垦土地总面积1094亩;对项目区原有排灌网络重新梳理,做到“宜灌溉、易排涝”,有效缓解旱涝灾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通过新改建机耕路以提升项目区生产环境和旅游环境,做到“耕作有序、生产有序、通行有序”。
“大梅溪的水流经种植区注入西溪,保证西溪水质安全对种植区尤为重要。种植区的生活污水统一纳入污水管网,水稻和水仙花轮作的种植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减少面源污染,最后保底的措施是修建了一个日处理污水量2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确保种植区所有用水经过最终处理水质达标后排入西溪。”温群彬说。
漳州市高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利友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本片区生态修复的问题,而且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水仙花的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结合自身山、水、林、田自然景观以及水仙花特色文化,建设成集产、学、研、娱的田园生态休闲综合体。
漳州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林、治田等,切实保护好西溪流域的山脉、山体、森林等生态资源,促进西溪流域环境改善、水质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九龙江西溪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100%,位于西溪流域的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西溪流域生态流量目标值5.14亿立方米,实际径流量29.71亿立方米,生态流量达标率100%。
西溪是漳州的经济航线、生命线、繁华线。正如福建九龙江西溪河长、漳州市副市长余向红在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揭晓仪式上所说:“九龙江是满载乡情的‘母亲河’,更是见证漳州发展的幸福河。近年来,漳州以河长制为抓手,开展西溪流域水质提升治理专项行动,以水为基、以绿为底、以花为媒,共同绘就了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富美新画卷。我们将系统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让‘母亲河’既有生态‘高颜值’,又有发展‘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