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治理河道污染,根本之道在于截污堵源,功夫在岸上。
自黑臭水体攻坚战打响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清醒认识问题所在,努力找寻适合的工作推进方式,坚持“查、测、溯、治、管”一以贯之,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明的纪律,奋力打好“治水”攻坚战,让辖区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全区洪岱港、高干渠劣V类水体已消除,低干渠(龙池段)黑臭水体基本稳定消除,污水厂进水水量和进水浓度得到显著提升。
强化收集明去处
漫步在金山渠旁,渠中流水潺潺,水体清澈见底,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点缀着村民的幸福生活。台商区建设局城建科干部陈少楠自豪地说:“今年金山渠一点点变美变清。这是我在台商区参与水流域生态环境提升这么多年,感觉变化最大的一年。”
由于早期规划不足、外来人口增多等历史原因,附近片区污水收集纳管难度大,加之上游清洁水源补充不足,一度造成金山渠河道水质恶化。“多次调研后我们得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污水源头收集。”陈少楠说,“金山渠区域的短板主要表现在雨污水管混接、生活污水混流等。聚焦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整合多方力量扎实推进辖区河渠综合排查整治工作,采取逆向溯源和正向溯源相结合的方式对金山渠进行全面排查,对管道进行错接混接的调查,为流域水环境提升奠定基础。”
早在今年4月,台商区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全流域、全覆盖式排查,利用管道机器人、管道潜望镜、内窥镜、示踪剂等技术工具,深入地下管道彻底查清和确认污水的源头,并生成整治清单抓整改落实。7月,台商区启动生成厂网河湖一体化项目长效治理机制,拉开全区水环境新一轮治理序幕。
截至目前,台商区改造雨污水管错混接425处,污水管改造约10.1公里,市政管道清淤检测约50公里,重大污染源已完成改造抽排,污水厂进水COD、氨氮指标显著提升。同时强化内源整治,已完成辖区内17条内河清淤和排口逆向溯源整治工作,完成内河清淤约22公里。内河水质,特别是高干渠、排洪港和低干渠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此外已完成25个村农污收集和2个村生态治理工作,另外5个村农污治理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台商区还组织工作人员对餐饮废水进行重点排查整治,现场检查餐饮店下水管道布置、油水分离器安装以及截污纳管情况,严格落实餐饮店相关手续办理、安全设备安装使用和污水排放工作。目前,全区1158家餐饮服务单位已全部安装清污分离预处理设施,并将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化粪池,餐饮商铺违法处理污水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源头管控有实招
农业废水也易造成河道污染。台商区现有养殖面积近3400亩。受限于养殖塘单体规模小、布局分散,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养殖尾水一度通过沟渠、河道直排入海,对河道水质、土壤和海洋生态的影响日益显现。
为此,台商区立足实际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对辖区内水产养殖污染开展排查摸底,并要求各村建立“一池一档”,明确养殖信息,规范水产养殖池塘底泥、尾水排放报备制度。同时组织巡查员成立水产养殖巡查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针对水产养殖尾水乱排行为或牛蛙反弹复养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全区325户养殖户全部签订《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承诺书》。此外,还邀请技术专家召开陆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培训会,科学指导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方法和路径,促进可复制可借鉴的尾水治理模式落地。
蘑菇种植是角美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以往在房前屋后、乡间小道上露天堆肥、堆料的习惯,也极易使农业废水难以收集。为此,全区组织设立5个供料点及1个原料自行发酵料场,通过建堆发酵自制蘑菇培养料的方式,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记者在台商区吴宅料场看到,建堆发酵的蘑菇培养料整齐有序地码放着,抛料机和铲车相互配合不停作业,经过翻堆后一批蘑菇培养料将被赶制出来,送往农户的菇房。据了解,辖区内产生的杏鲍菇废料、金针菇废料会被收集到料场,按一定的比例配方与食用菌的菌栽进行搭配发酵,产生蘑菇培养料再统一供应到农户的菇房,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预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科技赋能更“智”理
为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台商区组织对辖区涉水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尤其是对区内100多家日排放量超3吨的涉水排放企业实行数据联网监管。
记者看到,在线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等,实时掌握涉水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以及废水排放数据,实现从进水、排水乃至排污的全面在线监控。系统还可远程自动操控取样检测留样器留存水样并固定证据,把异常数据上传到监测台汇总形成台账,形成“非现场+现场、人防+技防”智能化、全覆盖污水治理联动体系,助力环保部门高效、高质量执法,打击违法排污。
据了解,台商区严格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源整治,累计排查整治全区工业企业810家,以堵促改问题排口168个,整治“散乱污”90家,立案查处“偷漏排”21起,严格规范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监督,引导帮扶企业采用新工艺处理污水。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台商区黑臭水体整治办副主任朱志斌介绍,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台商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结合开展主题教育,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多次召开专题会、深入一线调研,持续推进工作落实落细;此外,第一时间成立黑臭水体治理领导小组整治办,并细化分解成农村污水整治、工业污水整治、市场餐饮污水整治等,形成工作合力,多措并举推进整治工作,强化机制建设、运维管理和部门联动,确保实现河畅水清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