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福建德化县高质量打造库区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3-08-21 08:5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涌溪水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桂阳乡涌溪村。为了建设涌溪水库,涌溪村移民108户508人,成为全县就地安置的唯一移民村。自涌溪库区列入全省库区移民后扶示范区,县、乡两级牢牢把握“美丽库区,康养胜地”的发展定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一个项目撬动全域发展”的理念,以增强库区移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目标,全力建设省级移民示范区。

  聚焦项目赋能,培育竞争力

  “示范区建设项目广泛征求库区移民意愿,多方论证,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桂阳乡主动融入德化县全域旅游,科学利用‘山、湖、岛’等自然资源,以休闲康养为主题,构建‘五园一路’,培育生态康养旅游新业态,创新‘项目﹢’理念,全面提升示范区竞争力。”桂阳乡示范区建设负责人介绍。

  聚焦“项目﹢旅游”,桂阳乡完善“春登银瓶岐、夏戏涌溪水、秋食武昌鱼、冬赏古红枫”四季游配套设施,投资180万元建设水上乐园;充分挖掘洪田牛车坪红色文化资源,投资260万元建设红色旅游科教园,并串联古寨、公社时期建筑物、山村古民居、油茶文化馆、油茶观赏基地等,打造“寨见桂阳”特色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发展。

  聚焦“项目﹢康养”,桂阳乡利用库区森林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投资1250万元建设涌溪水寨生态康养园和移民生态康养服务中心,开发避暑度假养生和生态夏令营项目,打造山地生态健康旅游胜地。

  聚焦“项目﹢文化”,桂阳乡立足当地“寨”文化及洪潮坑窑、碗窑坑、后洋坂窑等明清时代古窑址,投资738万元建设民俗文化馆及其配套工程,推进移民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太平寨修缮保护工程,融合福文化、耕读文化、廉政文化等,建设百“福”路、贡生书院、风雨长廊等,打造“有福之寨”,让太平寨的古韵与涌溪库区的新姿遥相呼应,互为补充。

  聚焦“项目﹢产业”,桂阳乡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效应,盘活移民村林地、果园、油茶园等资源。投资250万元建设农业文化创意园,突出油茶特色;提高油茶品质,变“资源”为“资产”,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之路;聘请农业技术顾问,整合农业技术骨干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据了解,桂阳乡近年来累计投入8800多万元实施涌溪库区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大樟溪(德化桂阳段)水质巩固提升系统治理工程、涌溪流域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工程等项目,建设截污管道5公里,生态护岸、步道、栈道、隔离带各6公里,湿地公园1座,整治河道长度9公里。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座,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深入推进生态造绿工程,实施封山育林560亩,植树造林145亩,建设库区周边生态隔离带147亩,生态修复治理裸露山体370亩。

  涌溪水寨民宿总经理戴福成高兴地说:“游客增加了,现在一年能挣48万元。”旅游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正在不断释放出红利。

  巩固后扶成果,提升影响力

  示范区项目通过水生态修复、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等,使库区的山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发展。

  示范区项目在省、市、县移民中心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经验做法得到各方肯定。德化县在全省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涌溪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四个三”工作机制》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推广。

  示范区的建设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移民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移民村的村容村貌和文化氛围。通过水生态修复、招商引资,发展油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等,移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移民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8000元,涌溪移民新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移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移民满意度达97.5%。

  未来,涌溪库区将继续规划建设迎宾服务区、运动休闲区、仙玛探幽观光区、窑火问古研学区、乡缘觅踪体验区、青竹绿林涵养区等六大功能区,按AA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标准建设。

  “我们将不断创新思路,丰富移民后扶省级示范区内容,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库区移民村,不断增强库区移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桂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