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2023年5月5日至5月7日的极端强降水致南平多地日降雨量破历史记录,邵武城区日降雨量达275.1毫米,光泽城区日降雨量达211.6毫米。面对汛情,南平市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有效应对前期4轮强降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夯实基础,未雨绸缪于“防”
为压实各方责任,南平市县乡三级全面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全市共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7031人;落实水库、山塘、堤防的行政、技术和巡查“三个责任人”,落实乡村卫星电话保管员645名、村(居)铜锣长7309名。在强降雨期间,市、县、乡三级指挥长坐镇指挥,相关领导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开展督导落实工作全市累计下沉干部4872人,组织群测群防11495人次,巡排查隐患点5972个。
同时,南平市不断完善预案修订、积极组织培训演练夯实防汛工作基础。目前,南平市已修订完善2093个市县乡村四级防汛预案,对全市22785个危险区域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市县乡三级防汛业务培训297场次,组织参加避险转移演练37768人。
紧盯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
“我市全面实行‘一库三单’管理,明确每项风险隐患概述、风险等级、隐患发现时间、整改措施、整改日期、整改责任人等信息。”南平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一库指风险隐患数据库;三单指风险隐患清单、风险隐患责任清单、风险管控和险患整改销号清单。“目前已整改隐患958处。”
为防范隐患于未然,南平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全面摸排地质灾害点、高陡边坡、水库等各类风险点,切实掌握风险点情况;并在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了一支30人以上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抢险救生器材,补齐了基层应急管理救援力量短板。
科学指挥调度,预警联动敏于“快”
5月6日凌晨,邵武、光泽两地启动了防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3246名;各级防指地灾防御与转移安置组采取电话抽查、微信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对转移群众进行抽查50人次,有效的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全市累计提前转移安置4782人。
面对汛情,科学调度和预警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南平市组建综合协调与灾后重建组、洪涝灾害防御与技术服务组、地灾防御与转移安置组、抢险救援与物资队伍保障组、道路交通管控与抢险组的5个专项工作组,一旦进入Ⅱ级应急响应,迅速进驻指挥部,充实指挥部工作力量,充分利用市县乡三级扁平化的指挥体系,“一竿子”将各项指令直达基层,为防御工作争取主动权。建立《暴雨红色预警联动机制》,要求做到“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快速响应,进入临战状态。同时,通过短信、微信、电视等多个主流渠道向广大市民发布预警信息,切实做到“预警早、受众广、防御快”。
减灾救灾行于“实”,复盘回看保民生
为进一步做好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护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强降雨过后,南平市各级各部门迅速投入灾后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受强降雨影响中断的电力、通信以及停运车辆已全部恢复。
另一方面,南平市汲取外地汛期发生的事故教训,紧盯汛期桥梁安全重点,对辖区内所有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除外)“全覆盖、零死角、拉网式”全面摸排和在线监管,将问题隐患纳入“一库三单”管理,压实责任链条;举办基层干部和防汛抢险救援人员安全防护专题培训班,举一反三抓整改,进一步落实省市防指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