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福建南平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供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2019年,福建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2020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为全省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提供了目标、方向。2020年,南平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努力打破城乡供水二元格局。截至目前,全市55.46万村民和城市居民喝上了“同款水”。
水厂与供水主管网实现互连互通
“完成接通。”12月12日,武夷山市兴田镇环国家公园供水安全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现场,随着一声兴奋的呐喊,武夷山市东溪水厂兴田片区供水主管网,和建阳区将口水厂将口片区供水主管网实现互连互通。两座日供水10万吨的大水厂互为备用支援,标志着南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上了新台阶。
武夷山环国家公园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是武夷山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个子项目。为紧紧围绕省市城乡供水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的理念,武夷山市综合考虑当地地形地貌、已有水厂、供水管网等,将全市科学划分为5个供水片区。武夷山市目前已建成东溪水厂(一期)、西溪水厂2座规模化大水厂,日供水可达9万吨。正在抓紧建设东溪水厂二期工程和洋庄乡连墩水厂,加快推进星村镇井水水厂建设。“这3座万吨以上水厂建成后,将与城区供水管网连通,加上已建成的东溪、西溪水厂,日供水规模可达18.5万吨,可覆盖武夷山市82%以上的人口。”武夷山市崇安自来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东说。对规模化水厂难以覆盖的偏远地区,武夷山市将采用村级分散式水站供水方式供水。
一座座水厂拔地而起,一张张管网互连互通。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南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规划总投资109.75亿元,截至2022年11月底,累计完成20.26亿元,占规划投资的18.46%。建设管网1174公里。已建成日供水规模万吨以上水厂7座,覆盖18个乡镇,受益人口45.73万人;日供水千吨以上水厂5座,覆盖5个乡镇,受益人口4.57万人;日供水千吨以下百吨以上供水水厂21座,覆盖15个乡镇,受益人口5.16万人。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
南平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当地百姓居住分散,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推动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
南平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10县(市、区)对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并设立指挥部,形成指挥长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镇村干部齐心抓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同时,10县(市、区)都组建了新的水务公司,作为投融资、工程建设、维养管护“三位一体”的建管平台,聚力建设。
“村民需要协调的事全部由指挥部出面协调。”浦城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徐则雄说。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征迁组、技术质量专家组,截至目前,征迁组已协调完成征地711.46亩,处理民事纠纷近20起;技术质量专家组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不定期巡检22次,组织召开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的审查会议9次,为城乡供水项目顺利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此外,今年7月,省科技厅正式选认南平市水利局10名中高级工程师为专项科技特派员,以不脱产的方式到10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开展专业技术指导。
“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能给予实施主体单位最新的政策和技术指导,也能将项目过程中的难题及时反馈给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推动解决。”南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南平市水利局局长黄旭晖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开展1次以上科技特派员联席会议,通报各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进展、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下阶段的建设计划。“通过联席会可以了解其他县市的好做法,也能就技术问题与其他特派员一起讨论研究,商量对策并反馈给企业。”科技特派员郑良斌说道。这种方法不仅在推动项目建设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也使10个科技特派员形成团队,密切协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南平市10个县(市、区)正全力以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