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福建日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福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新跨越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10 16:0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长汀是我国历史上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亲自指导和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十多年来,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矢志不移举全省之力推动水土流失治理走向深入。目前,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流失强度大幅降低,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实现了向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历史性跨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我省名列前茅获优秀等次;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63%,居国内领先水平;全国首个部省共建水土保持科教园落户福建,水土保持科教园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我省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福建水土保持工作捷报频传。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长汀经验”,持续推进精深治理,着力提升能力建设,真抓实干、克难奋进,在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有力步伐。据统计,至2022年11月底,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0多万亩,打造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160公里以上,新增防治责任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降至905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63%……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均超序时,综合治理成效再上新台阶。

  “2022年,我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福建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全省“一河一网一平台”建设的突出位置,在压缩水土流失斑存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增水土流失管控、更加注重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更加注重改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引领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典型引领——

  全面启动水土保持科教园体系建设

  在福州,鼓岭脚下由水利部、福建省共建的首个“中国·福建水土保持科教园”施工现场,已完成129根桩基的施工,后续工程正紧锣密鼓加快建设。

  在长汀,河田镇露湖村的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内,景色宜人、蜂飞蝶舞、游人如织,已成为宣传推广“长汀经验”与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展示水土流失区植物治理示范工程的大观园。

  不止如此,在福州(金山)、漳浦、宁化、闽北(建瓯)、南平(武夷学院)和宁德九都……我省共有7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同时,德化、莆田等14个县(市、区)也正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科教园创建工作。

  我省水土保持科教园建设可追溯到20多年前,早在1999年,我省就与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科教园建设。此后,全省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教园。今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科教园科普教育、技术推广、科学研究等作用,我省按照“大小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启动水土保持科教园体系建设,即:一是制定一个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教园评定标准》,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教园创建指标体系。二是建立一套流程,制定出台《省级水土保持科教园申报及评定管理办法》,明确科教园申报及评定管理流程。三是构建一张网络,按照“部省共建园+国家园+省级园”的总体布局,创建一批科教园,形成辐射全省、布局科学、类型齐全的水土保持科教网络。

  科技赋能——

  为水土保持插上信息化翅膀

  日前,水土保持执法人员正在采用具备高精度定位功能的无人机,对在建的工程项目开展航摄。检查组在获取项目现场影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能够精确提取高程信息、扰动面积、弃渣量等关键数据,为判别项目是否合法依规施工提供有效依据。据介绍,2018年起,我省开始探索利用遥感、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精细化核查,逐步实现了对全省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全覆盖,为水土流失监督预防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利用信息化技术采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数据,最终汇入“福建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进入该系统,省市县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可在线浏览、查询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动态监测等水土保持业务数据,也可跟踪督导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整改和推进。至此,全省水土保持各项主要业务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

  示范带动——

  以水土保持示范为抓手

  推进高质量发展

  丰收源于辛勤耕耘。近年来,我省以水土保持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开拓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冬日里的泉州惠安县黄塘溪畔,青山碧波相映,不时有游客驻足“打卡”,一派人水和谐的图景。这生态宜居的景象,正是惠安县创新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大水保”,创建黄塘溪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黄塘溪小流域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推进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落地,构筑水土保持生态防线,重点生态廊道、河道治理、旧村居改造、绿色农业等系统建设全面铺开,终于带来“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村富民画卷。

  像这样通过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带动水保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在全省俯拾皆是,如长汀入选全国首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长汀、宁化、永定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安溪山都、泰宁上清溪、建阳书莒溪小流域治理被授予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今年,我省又提交了7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申请,有望通过国家评审。在全国范围内,我省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数量最多、类型最全。

  “我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作,早动员、早部署,大力扶持、全力推进。”福建省水利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省将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为契机,积极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长汀经验”在八闽大地落地生花,再接再厉创建更多的水土保持“国字号”示范,助力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福建篇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