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人民网:最“笨”河长朱建华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8-11-29 10:48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阳光和煦,清波荡漾,铺青叠翠……走进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莆田涵江,一条条生态、流动的河道构成一张美丽的水网,如画卷般映入眼帘。这是朱建华最熟悉的风景,而这风景背后,是他和涵江区、镇、村三级河长们尽心履职的付出。

“河长,这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作为区级副河长、副区长朱建华是涵江版“河长制”的积极推动者。在他看来,把河管好治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避重就轻、做做样子就能蒙混过关的。

“我这个人比较笨,但我知道当河长管河护河,最需要的是真抓实干,措施管用,能解决问题,笨人也要有笨办法。”

朱建华就是这样的人,他始终奋战在一线,以身作则履行河长职责,用实际行动换回水乡涵江的岸欢水笑。

肯下“笨”功夫——治水不惜力

涵江水系密布,工业发达,全区的水污染整治长期以来都是一块“硬骨头”,责任大,任务重,工作难,多数人选择避之不及。作为区级副河长,同时分管辖区木兰溪涵江段、延寿溪(企溪)两个流域的河长,朱建华别无选择。他迎难而上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撒开双腿,用脚步丈量河情,以一股子“傻劲儿”,带领镇村干部走遍涵江的山山水水,把全区河流摸了个透。

“涵江区境内的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干流总长达65.8公里,其中木兰溪和萩芦溪还有13条支流,长达142.79公里,所有河道的流域面积是551.12平方公里,占到全区陆域面积的70%以上。全区14个镇182个行政村都有河流经过……”一提起涵江境内的流域情况,朱建华就如数家珍、了然于胸。

“9月12日,塘头河整体水流清澈,但沿岸河道内有少许漂浮物,已经通知打捞……”每天,朱建华都在巡河日记上记下当天的巡河情况。细看朱建华的巡河日记,时间、地点、问题、措施、回访……密密麻麻的文字凝聚着他为巡河付出的心血。

“实行河长制,就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如何建立一套与“河长制”相配套的长效机制,朱建华一直在思考。于是,《涵江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涵江区河长制三年工作任务清单》《关于河道管理督查考评工作方案》等一整套相关文件相继出台。

为了深化细化河长制工作,使之真正落地生效,朱建华创新建立了“一队、两会、三查”的长效机制——

成立专业治河突击队,从平原地区的每个乡镇各抽调10名党员组成,在全区范围内机动使用,哪个乡镇需要力量增援,就派到哪个乡镇。

每天上午7:30-8:30召开日早调度协调会,对当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安排;下午5:30-6:30召开进度汇总和现场办公会,对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并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由各乡镇开展日巡查和周巡查;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督查组对“两会”任务进行督查和点评;由河长朱建华亲自牵头,定时开展抽查。

“这一机制刚提出来上区委常委会研究时,常委们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是担心‘两会’的到会率会比较低,基层干部的工作量会太大了。”朱建华说,“最终,会议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试行两个月,由我来主持。”

结果出人意料,“一队、两会、三查”机制在治河过程中超级好用。“一队”可以解决乡镇力量不足的问题;“两会”每天协调解决的问题多达20-30个,上午一提出,下午就能现场协调解决,在区直各部门间和部门与乡镇间搭建起了一个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受到河长们的欢迎:“各乡镇从最先只派分管领导参加,到最后乡镇主官主动要求参加,从原来被动要求报问题,到后来部门、乡镇主动要求解决问题,各类问题在会上得到迅速‘会诊’解决。”而“三查”也让责任部门通过巡查督查点评,发现问题,克服短板,牢记职责,认真履职。

通过“一队、两会、三查”的机制创新,朱建华进一步推动涵江区建立起“一河一档一策”“一口(排污口)一档一策”制度,倒排时间节点,狠抓河道整治,不但让干部动了起来,让问题得到高效解决,还使治河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直面问题,不遮不掩,自加压力,敢于担当。”这是莆田市领导去年在涵江区召开黑臭水体整治现场会时对朱建华的评价,由他牵头负责的九里洋垃圾河整治工程打响了莆田市全域整治黑臭水体的第一枪。

“治河,绝不能搞花架子走过场。但这项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也没有更聪明的办法,只有老老实实用我的笨功夫,实实在在地坚持做下去。”朱建华对河流治理的艰巨性有清醒认识,但话语中透出坚定。

善用“笨”办法——从“根”上治河

宫口河黑臭水体治理是中央环保督察的项目,之前无论是通过吸淤车吸、抽水机抽,还是通过机械挖,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河四周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朱建华接手之后,吸取以往治理的教训,不怕费劲,采取上下游围堰、把河水排干、彻底清理淤泥、查找排污口等“最笨最土”的办法,将水面、水下甚至隐藏在三层淤泥中的43个排污口全部扒出来进行治理,精准做好污水截污、纳管和收集工作,同时清除了3处历史遗留的河道施工围堰,清理了近70年以来的淤积河泥。宫口河道宽了,河水净了,河岸美了,老百姓满意了,中央环境督察回头看满意率测评,民众满意率达100%。

如今谈起这件事,朱建华仍然感慨万千,他坦言“当时压力很大”。

原来,宫口河黑臭水体治理进行到一半之时,正逢中央环保督察组过来督查,是暂停治理开堰进水,迎接督查组检查,还是继续施工,从根本上治理河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主张开堰进水,毕竟这次检查不但关系到涵江区,还关系到莆田市的声誉。

“我当时也犹豫。有一天晚上我去查看工程现场时,无意中听到周边老百姓议论,都在夸政府的治河行为,就怕工程停下来,这坚定了我的治河信心和决心。我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

朱建华坚决主张不因检查而影响宫口河项目进度,继续推进河道治理工程。“我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朱建华觉得很幸运。

朱建华的这一坚持,不但没有让涵江区成为反面典型,反而换来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和支持,在河道治理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例群众出来阻拦工程施工的事。

朱建华还在涵江流域沿线各村、社区都设立了村级河长,实行分段负责,并且建立例会制度,开展定期交流。全区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已全部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区、镇河长制办公室全部成立,形成“7名区级河长统筹管理、116名镇级河长牵头治理、182名村级专管员包干落实”的三级河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河长制的全覆盖、常运转。

“治水是项持久战,各责任主体必须担起各自责任,全区大小河流才能管得好。”为此,朱建华要求各级河长严格实行河道“日巡查、周汇总、月考评”,还加大区一级河道日巡查监管和处理力度,各级河长登记好每次巡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而朱建华自己,则不管是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每周沿着内河流域巡查,看看沿岸以及河道的环境卫生,发现问题河段马上用手机拍照取证,通过“河长工作群”及时传给相关负责人要求立即开展整改,并根据对方发的整改视频和照片实时督查跟进。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涵江治水队伍锻造成一支能打硬仗、敢于啃“硬骨头”的铁军团队。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得益于河长制的推进,涵江境内流域得到全方位整治,河水“颜值”已然升级,赢得群众的叫好声。

如今,漫步在涵江人民公园滨河二期慢道景观带上,随处可见水面波光粼粼、水绿相融,岸上草色青青、白鹭纷飞。

居民游立华深有感触地说,这条河未整治前,很少有人愿意来河边,周围堆满生活垃圾,味道难闻、环境脏乱。“有了河长巡河,这里生活环境日新月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了。”

敢用“笨”招数——聘用“民间河长”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治水光靠河长还不够,还要提高全民治水热情,营造人人治水的好氛围。”在一遍遍的河道巡查中,朱建华也在思索。在他看来,治水,单靠政府不行,一定要发动社会力量。

朱建华的第一招就是推动设立了“民间河长”,从地方乡贤、宫庙董事会、企业家、华侨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中聘任民间河长82位。“这些‘民间河长’都是生活在当地且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热心人士,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更容易发现问题,能有效协助我们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是河长制工作的有益补充。”朱建华说。

让朱建华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发挥民间河长作用,涵江区单单一个江口镇,就募集到民间河长基金5500多万元,形成了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水的良好局面,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治水工作,勇于劝阻、制止或举报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通过发挥民间河长的作用,朱建华对农村三格化粪池建设实行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测定标高、统一排污管道走向、统一尾水收集、统一氧化塘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直接河道造成了污染问题,把省里要求2020年完成的建设任务全部提前到2018年完成。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也是要用好群众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为此,朱建华与各级河长一起从技术、机制等层面,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建立了群众参与河道巡污举报制度,借助“互联网+”助力立体治水,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

作为河道专管员,每天巡河护水更是雷打不动。他们行走溪流沿线,对河道的岸边污水、垃圾漂浮物、入河排污口情况进行全面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通过手机APP,及时上报给街道河长办。

民间力量的加入,广大群众的参与,河流管护变“被动”为“主动”,共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生态家园,这已成为涵江河长制的一道亮丽风景。

朱建华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人人都是河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