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站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东圳水库眺望,大坝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上游是拦蓄九鲤湖奔流而成的一库碧水,下游是蜿蜒伸展的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溪水两岸高楼林立、满目葱茏,勾勒出这座山水之城独特的轮廓。
依山、滨溪、向海,作为莆田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厢区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绿色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一幅产业强、城乡美、生态优、民生好的新画卷在木兰溪畔徐徐铺展。
重塑安全之河
黛山碧水两相宜
修库筑坝、治理水患,始于历史传统,基于实践经验,虑于谋篇之需。追溯城厢防洪保安的历史,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调洪挡潮的木兰陂,始终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从木兰陂出发,沿着木兰溪上溯,一项项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木兰溪沿岸华林园区防洪排涝项目部分机组进入试运行阶段,霞林排涝泵站工程进水口施工全面提速,东圳水库提质增效(引调水)工程正在加快可研编制...城厢区防洪抗旱“安全网”越织越密。
其中,延寿溪上的东圳水库,承担着防洪重任,也是莆田市的“大水缸”。1960年4月,肩负着光荣使命,东圳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莆田市着眼于提升水库的安全性和防洪能力,先后开展大坝除险加固、一级保护区居民搬迁安置、库滨带生态修复等工程,构筑起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法治、生态科技等五道坚实的防线。
万顷碧波,关乎百万人民用水安全。“五道防线”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常态长效、善治久治;让一库清水泽润万家,则是城厢区肩上更重的责任。近年来,城厢区累计投资上亿元,完成延寿溪支流莒溪、溪北溪、珠口溪、东太溪、樟龙溪等10条河道生态整治,按照“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生态休闲”三位一体的整治思路,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构建出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流自然的生态水系,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目前,城厢区境内木兰溪主要流域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以及东圳水库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打造幸福之河
宜居宜业尽开颜
公园里,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在树荫下谈天说地;清溪中,几位市民随着溪水起起伏伏,在碧波安澜中尽情畅游;步道上,家长带着孩子悠闲漫步,丈量着城市的细节....沿着延寿溪一路向东,古建、高楼、荔林,移步换景,引人入胜。
逐水而居、依水建城,城厢区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聚焦一溪两岸,托举起一座山水诗画生态韵城的崛起梦想。
近年来,城厢区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模式、试点先行、整区推进”思路,累计投入1亿余元,完成木兰溪支流华亭长岭溪等8条安全生态水系和常太莒溪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流生态走廊;整合区直部门、基层党组织、群众力量,不断完善河湖长带头治、人大代表联动督、政协委员协同守、纪检监察专项巡、民间力量合力护的多方联动治水格局,共解治水难题;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及主题公园建设,在常太镇院里溪、东太溪、华亭镇霞皋内沟等地建设幸福河湖及其主题公园,将景观塑造、人文彰显与休闲互动融于一园,持续扮靓幸福河湖。
2025年,城厢区已完成福建省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干流段生态廊道工程绿道连通建设,全区新增福道5000米、公园绿地50亩、口袋公园1个。
“生态好了,产业也要更兴旺,让年轻人'想留下’更‘留得下’。”在樟林片区中电科创城施工现场,看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园雏形渐显,城厢区水利局工管股负责人邓巧静说。
“目前,中电科创城先导区已入驻企业73家,核心区已签约意向入驻企业26家,大部分都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医疗健康大数据等高新企业。”中电科创城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傅山宇说,地处木兰溪沿岸,用好水的同时更要护好水,为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做好保障。
坐拥木兰溪精华地段,优质的水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让城厢区产业振兴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城厢区立足区域现状,以重点产业链为抓手,以建设特色功能现代化产业园为载体,谋划实施“十园千亿”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打造拥溪发展“增长极”,畅通木兰溪两岸高质量发展脉络。
治水、添绿、筑城,木兰溪容姿焕发、碧波如镜,两岸百业兴旺、烟火气足城厢区正向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首善之区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