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闽南古厝,条石步道,鲜花绿草,潺潺流水……九十九湾环湖道上,不少行人正沿河道散步,孩子们在亲水栈道间追逐嬉戏,远方有白鹭掠过碧波荡漾的水面,共同构成了一幅漳州市龙文区幸福河湖成效的优美画卷。
2022年4月,漳州市以策划申报九十九湾连通水系幸福河湖申报项目为契机,对幸福河湖建设做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2023年10月,九十九湾高分通过水利部河长办组织的建设成效复核评估,在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中名列前茅。如今,九十九湾河道蜿蜒如带,两带闽南古厝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绘就人水和谐新图景。
多元施策,推进河湖综合治理
古时的九十九湾,是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清澈的河水见证了一批批商贸往来,为这片土地带来繁荣。1970年后,随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许多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入九十九湾,“母亲河”变成了一条黑臭河。人民痛心、政府行动,2014年开始,龙文区政府重点针对九十九湾,弹响了清淤、截污、拆建、养护的“四重奏”。经过三年的整治行动,九十九湾恢复了清澈。如今,九十九湾溪水绕城,水清鱼跃,已然成为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河。
围绕河湖安澜,区政府以分段施策牢筑水安全屏障。针对九十九湾不同河段的特点,龙文区创新建设“上蓄中调下泄”的大水网格局:上游建成上美湖、碧湖、湘湖桥等生态湿地公园,新增蓄水容量200多万立方米,实现上游日100万立方米的生态补水能力,下游多个闸站总排涝流量每秒达130立方米,形成全域调蓄的弹性水网。
围绕河湖清洁、河湖水秀、河湖治理三方面,区政府以系统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开展“美丽龙文”专项行动,通过整治污染源、拆除河道违建、建成生态绿道等手段,坚持水岸同治焕新景观,从源头上净化水环境,促水生态有效改善。
围绕科技赋能,区政府以数字赋能水管理提质增效。依托“幸福河湖数字孪生系统”系统实现“一屏管水”、“一河一策”动态优化。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坚持总河长领衔制,创新先行“管散分离”市场化河湖保洁机制,贯彻“人治+数治”双重保障,综合提升河湖“善治”水平。
多产融合,激活水经济发展动能
暮色中,水畔青砖古厝上的爬墙虎照出光影,室内的三两座上传出阵阵闲聊,往内走,茉莉茶香弥散开来,岸畔,龙舟造型的游船随时待命,眺望远方,夜色中一抹古桥尤为显眼。
据漳州市龙文区副区长、副总河长林旺盛介绍,区政府以水文旅融合打造地标建筑。在环九十九湾的岸线沿岸打造“省级旅游休闲区”“市级旅游休闲区”级别的闽南水乡街区,串联精品水文旅路线,为亲水经济圈和水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年接待游客140多万次。
九十九湾还是当地探索水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阵地,以生态赋能促进绿色发展。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河湖流域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推进河湖鱼塘综合整治、水系及滨水空间格局优化提升,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让幸福河湖效益外溢。鼓励环保科技、生态农业等绿色企业投资落地,催生绿色“水经济”,将良好的河湖环境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
多维发力,全过程高质量推进
近年来,漳州市高位推动九十九湾的治理和保护,以长效长治为目标,久久为功,历届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投入60多亿元,以“幸福河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心态,治污净水、拆违植绿、引湖拓河、建廊插花,让“臭水河”蝶变为“幸福河”、“美丽河”,擦亮生态底色。
为形成治理合力,漳州市多部门通力协作,下好全流域“一盘棋”。按照一脉筑廊,两溪互联,八片互通,多点闪耀的建设布局,初步打造“人水生态和谐、人水产城融合、人水共治和美”的幸福河湖场景。统筹处理好水域与陆域、治水与兴水、乡村与城镇发展等关系,促人水和谐,沿岸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水能滋养土地,亦能连接人心。下一步,龙文区将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再谋划一批项目,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早日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目标,谱写生态价值转换、民生福祉增进的幸福河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