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河湖新闻

中国水利报:激活“一池春水” 铺就“多元画卷”
——福建泰宁县全力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10:1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去上清溪赏禽鸟,到九龙潭玩漂流,在我国最长的丹霞岩槽穿行,探寻江家坊、丰岩三寺等古迹……乙巳蛇年到来,福建省泰宁县为各地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攻略。

  来泰宁旅游,“玩水”是必选项。耕读李家景区道路干净整洁,景区“以山为势,以水为网,串点成片,显山露水”。这得益于水系连通项目的实施。泰宁县结合景区“耕读文化”定位,布置生态缓冲带节点,新建生态护岸、生态步道,并依水建设村居康养水廊道、研学基地等生态节点,实现“水、景、村、人、文”有机融合。

  耕读李家是泰宁县深入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打造的地标性水生态门户之一。作为全国第四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自2023年8月项目全面开工以来,泰宁县已累计完成中央投资11327万元,完成综合治理河道38.6公里,新建生态护岸27.1公里,河道清淤整治28.8公里,建成生态堰坝5处、水美乡村节点9处。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修复生态,全县防洪标准显著提升,惠及沿岸6个乡镇3.2万群众。如今,泰宁各村各河各有其美、各具特色,不仅重塑了河流生态本底,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泰宁县立足闽江源头生态保障定位,抓住有利时机,确定“六脉连湖,泰美乡村”主题,布局“一环、六脉、六画卷”,以“大金湖生态发展环”为核心,重点打造6个乡镇16条主要水系,涵盖大田溪、瑞溪等不同水脉,绘出多元水美画卷。

  项目建设指挥部自成立之日起,便建立了“周调度、月会商、季总结”工作机制,县领导常态化督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创新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设模式,将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深度融合,仅用3个月便完成了6个乡镇22个施工现场的踏勘设计,为提高建设效率奠定了基础。

  泰宁县创新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24个月的建设周期压缩至18个月,跑出了民生工程建设的“泰宁速度”。2024年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18.2%,27个省市重点项目高效落地。

  大田溪通过水系治理对集镇河中洲进行生态缓冲带提升,在固岸防洪的同时,激活滨岸生态机能;打通滨水交通系统,同时布置种植红色树木,形成“红道”,增加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于八十丘段布置生态缓冲带,结合周边农业及村落特征,形成“村庄﹢田﹢水系”的红色研学生态空间,丰富红色旅游产业构成,逐步构建系统治理、集中成片、有泰宁红色特色的水脉,绘就水安全与红色农旅相结合的水美乡村画卷。泰宁在治水过程中,还注重水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大布溪两岸复建宋代水陂遗址,在下渠镇打造以“朱子治水”为主题的滨水文化长廊,唤起乡愁记忆。

  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的生态步道,串联起泰宁县6个A级景区、20个美丽乡村,形成全域旅游“新动线”。

  在梅口乡茜元村,昔日的淤塞沟渠蜕变为生态廊道,5569米河道经过清障、岸坡整治后重现生机;大龙乡大布溪饶山段通过新建护岸、清淤疏浚实现“换新颜”,成为村民休闲亲水的幸福河。

  泰宁县将水系治理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大金湖生态发展环”,打造丹山、碧水、古村“三位一体”的水美乡村版图。在大田乡,以“少年红军”为特点的红色旅游成为品牌,龙鳞坝、亲水廊道与苏维埃旧址游客络绎不绝;在杉城镇际溪村,生态步道成为研学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与餐饮。

  站在新起点,泰宁县正加速推进水系连通项目扫尾工作,并谋划双坑水库、环大金湖润泽库区等30亿元级项目,打造精品项目。泰宁县将以“一村一品一水景、一乡一韵一水乡”为目标,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书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泰宁答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