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媒体聚焦

东南网:打造美丽河湖的“祥华样板”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24-10-20 10:3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如今公卿溪碧水清流,风景秀美,来这里散步休闲的人越来越多。”日前,在祥华乡东坑村公卿溪两岸散步的村民纷纷为该村的水环境变化点赞。

  近年来,祥华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把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结合,不断加强河道管理、保护和治理,打造美丽河湖“祥华样板”。

  争做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

  在绿意盎然的祥华乡小道村,绿树环绕,碧水荡漾,尽显生态魅力。村主干道旁的排水沟穿村而过,流水清澈见底,两侧民房一溜排开,错落有致,勾勒出和谐的乡村美景。

  “这条排水沟见证乡村的兴起,像母亲一样守护着整个村落。”小道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河介绍,前几年,水沟周边出现越来越多棚舍、畜禽杂乱养殖、生活污水直排,水沟水面灰暗无光,夏天蚊虫滋生。

  为改变这一杂乱无章、污水横流现象,该村摒弃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一方面,开展内源治理,清理水沟内的垃圾和淤泥,消除水沟内源污染,有效改善水质,提升面貌。另一方面,对沿沟违建彻底拆除,从根本上解决岸上污染源直排问题,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到家家户户,对生活污水进行应收尽收。张龙河欣喜地表示,现在整个村庄主干道排水沟清澈见底,更显得村庄美丽、清新。

  小道村农污治理提升只是祥华乡开展生态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祥华乡一直紧扣“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核心理念,在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工作,以水体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态修复提升乡村颜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持续保障辖区溪水清澈?祥华乡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林慧莹介绍,农村河道是河网水系的基本组成和毛细血管,更是农村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各村主干道的排水沟提升治理工作完成后,该乡定期安排环保网格员进行定期巡查,确保排水沟的水持久清澈,排水顺畅。同时,发动村民参与巡查行动,一起保护美丽生态家园。

  不仅如此,该乡各村持续开展宣传引导,加强村民自查自改,对垃圾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相互提醒,保持家园周边环境整洁干净。

  “祥华乡将持续做好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九龙江流域治理等惠民、利民工程,致力于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乡愁画卷,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林慧莹说。

  流域治理带来生态“大效益”

  “今年春茶,来我们村购买茶叶的客商明显增多,现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交易,而且茶叶价格也普遍提升。”祥华乡崎坑村茶农陈炳卿说。

  好山好水出好茶。据了解,祥华乡除了对九龙江流域祥华乡段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之外,通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措施有效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建设河道生态护岸、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构建生态水系改善生物栖息条件,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让祥华铁观音享誉大江南北。

  流域治理“治”出生态“大效益”。祥华乡乡长林少斌介绍,通过实施九龙江流域(祥华乡片区)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升九龙江流域河流水质,遏制水系功能退化和水质下降的趋势,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保障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据介绍,祥华乡紧盯东坑溪、祥华溪、白坂溪等重点溪流,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有计划、分阶段推进河流水环境治理,确保全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做好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规划、申报,用于河道岸线生态修复及内源污染控制等项目,擦亮生态底色。

  此外,祥华乡立足实际,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提升环境保护质效。发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向辖区群众讲解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开展环保进村、进校园宣讲活动。利用“村村响”广播、入户走访“敲门行动”、网格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把生态环保教育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祥华乡,有乡村振兴最美样子——天空湛蓝如洗,街道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景墙相映成趣,青山滴翠,绿水荡波,阡陌交通,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是画亦是诗。林少斌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全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努力实现水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