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多彩龙岩荡漾幸福水韵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8-07 17:2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这里是红色的——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这里是绿色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这里是彩色的,闽江、九龙江、汀江三大母亲河穿城而过,幸福河湖建设的深入推进,让这座千年古城绽放斑斓色彩,焕发勃勃生机。这里是我国唯一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省龙岩市。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塑造了龙岩人家国天下、敢拼会赢的品格。如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续写新时代荣光,成为龙岩人不断求解的课题。

  2020年,《龙岩市实施河长制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部专门系统规范实施河长制的市级地方性法规,实现了龙岩市河(湖)长制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转变。依法治河,聚力治河,创新治河……龙岩市围绕全面深化河湖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目标,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改善河湖面貌,建设幸福河湖,多项水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

  如今,幸福河湖亮丽画卷在龙岩大地铺展开来,助推建设有温度的幸福龙岩,让更多的河湖生态红利造福百姓。

  承红色,铺绿色

  红色,是龙岩的底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建设美好家园。”龙岩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保护和发扬红色文化,并将红色基因贯穿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中,贯穿于河湖管护、幸福河湖建设各环节。

  在龙岩市中心,有一条内河——小溪河。盛夏时节,依托小溪河流域建设的东山湿地河水清清,芳草如茵,植被茂盛,白鹭纷飞。远处的高楼,跑步的青年,嬉闹追逐的孩子,与这水光山色、草地蓝天融为一体。

  如今的小溪河“气色正佳”,早已摆脱了“污染重症”的折磨。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龙岩市委市政府将小溪河的治理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在总河长的指挥下,新罗区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总指挥长的专项行动办公室,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我们创新采取‘成建制’下沉的方式,安排13名处级领导和13个机关单位分别挂钩10个重点流域和2个重点湖库,特别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深入乡镇,召开问题协调推进会、流域整治会商会,督导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形成了处级干部、部门责任人和镇、村负责人四方整治合力。”新罗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20个镇(街道)和16个区直部门签订责任书,制定责任追究和考核奖励办法,新罗区启动“红黄牌”警示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镇(街道)落实“晨晚一例会、每日一会商、隔天一调度”制度,推行“日战报、周战报”模式,结合摸底排查情况,分类梳理出攻坚重点、难点,通过区镇两级聚力突破,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等24项攻坚任务,解决了41项突出问题。

  新罗区还成立了监管中心,组建专职队伍和河道专管员队伍,确保巡查无“盲区”,推动小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常态化。通过彻查源头,排查出8类160多个污染源,并对违法企业严格执法;建立了治企防污清单、督政问责清单和生态恢复清单,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

  小溪河从昔日的“小黄河”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河,流域水质由2018年的Ⅴ类水质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质。小溪河治理入选《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

  漳平市的双洋溪南洋段也是由“黑”变“绿”的代表,获评龙岩市“最美河流”。自实施河长制以来,南洋镇围绕提升水质和打造最美河流的目标,经历了从污染到治理再到转型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双洋溪南洋段保持在Ⅱ类水质。

  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南洋镇建立了河长制指挥系统,创建了智慧河长信息平台,通过运用在线监控设备和智慧河长App(小程序)等手段,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河道专管员每日巡河,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处理。

  水生态环境的提升给南洋镇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南阳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茶叶种植转型升级。茶叶种植面积从4000亩发展到3.7万亩,产值从6000万元增长到5.37亿元。镇党委书记吕子钦自豪地说:“茶叶成为南洋的主导产业,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南洋镇投资1380万元,建设九龙江北溪流域生态廊道。沿河生态旅游公路、生态防洪堤、亲水栈道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形成了河岸生态绿色走廊。通过打造“最美河流”,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南洋镇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

  2023年以来,龙岩市聚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实施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水电站清理整治、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四个攻坚”,持续深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船舶污染“四类污染”,有效提升小流域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入河排污口整治、水资源管理“四个专项”工作效果,依法推进河湖系统治理。

  靶向施策,描绘生态底色。针对轻度水土流失区域、中强度水土流失区域,龙岩市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理改善措施;高位推动、细化分工,全面排查整治河道碍洪突出的“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强力拆除违规种养殖窝棚及清理高秆作物;按照集中连片、系统治理、区域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武平县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试点县、安全生态水系、中小河流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治理“三位一体”,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如今,龙岩的山越来越绿,河越来越清,新打造生态清洁型流域27条,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村31个,3个主要流域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创特色,增亮色

  特色,是龙岩河湖治理的追求。龙岩市启动全国首单生态指数保险,上杭县对农村小微水体实施星标管理,武平县推选河长制模范家庭,永定区采取“百村千段群众河长”护河交水策略,长汀县为河长和“民间河长”颁发“河长证”……“在推进河湖长制实施中,各地坚持科学施策,打出了一套特点突出的河湖治理管护‘组合拳’。”龙岩市河长办专职常务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章静介绍。

  上杭县旧县镇名字“旧”,景色“新”。牛番湖新建了边坡护岸,湖畔的休闲便道、凉亭、护栏为群众增添了幸福感、安全感,乘坐观光小船游览湖光山色,成为当地百姓和外地游客的新选择。昔日水岸杂乱的牛番湖,摇身一变成为集观光、休闲、垂钓、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湖泊,治理成效验收达到五星标准。“这里变化太大了!在湖边走一走很舒心。”旧县镇兰田村村民曾尚玉说。牛番湖是上杭县开展小微水体治理的成果之一。

  小微水体大多数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生态涵养价值不言而喻。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微水体,上杭县坚持精准有度、分类施策。对景观池,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进出水口、清理底泥等措施,解决水体置换慢、易污染问题。

  2022年以来,上杭县探索创新管护机制,开展农村小微水体星级评定工作,评价结果分为无星至五星共6个等级。“对无星级进行全县通报,并挂牌督办整改;一星级要求限期整改;二星级针对存在不足,按照三星标准列入提升计划;五星级则进行通报表彰。”上杭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评定分数形成清单建档,推动形成长效管护机制。上杭县84处小微水体均列入“管护类”小微水体名录,纳入河长、河道专管员的日常巡查内容。

  上杭县“以星评水”,永定区则“以段管河”。蓝天白云下,位于龙岩市永定区的龙湖碧波荡漾。来自上海的游客陈美琴感叹:“这里的环境真美!”永定区在护河爱水上“巧破题”,创新实施“百村千段群众河长”护河交水策略,对百余个村(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细分河段,每段选派一名“群众河长”,负责监管和治理本村辖区的河流段落,解决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2023年9月,永定区促成建立闽粤两省三县(区)“河长﹢检察长”跨区域河湖协作保护机制,开启韩江支流梅潭河、永定河流域“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水合作新篇章。

  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切实管用的河湖长制创新做法,在龙岩各地如春笋般涌现,为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夯底色、提成色、增亮色奠定了基础。

  显古色,绘景色

  古色,是龙岩的底蕴。漫步汀江两岸,微风拂面,怡然自得,华灯初上,泛舟悠游汀江,流光溢彩的灯光秀、水幕秀中,时间与光影交错,过去与未来“相遇”……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清清汀江水,悠悠故乡情。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不仅因其自然美景,更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汀江流经长汀县城,继而向南流去。两岸风光秀丽、如诗如画。汀州古城,因汀江作伴而美丽;美丽长汀,因发展崛起而闻名。逛古街、走城墙、品美食、坐游船、参观红色旧址等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汀江两岸的美景,也能体验到独具客家特色的文明城市风貌,感受城市与山水和谐共生的惬意和畅快。

  龙岩市将幸福河湖建设贯穿于汀江治理中。上杭县依托上杭古城墙、汀江防洪工程、安全生态水系、城关闸坝电站、浏金湖水库等工程,打造成了水利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紧密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上杭县的汀江绿道项目沿汀江两岸缓冲带主脉而建,串联起汀江两岸的名胜古迹、自然美景和城市新貌,连接起了一江、两岸、四带、十二景、多节点的慢行系统结构,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长汀县通过落实“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牵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加强汀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意见,先后联合连城县、三明市清流县、宁化县构建“两地四县”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加快强化汀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位于汀江母亲河源头支流的连城县庙前溪,沿河居民1万余人,村庄沿河而建,人们伴水而居。近年来,庙前镇在一河两岸建设中融入了“生态美”的理念,庙前溪流域先后实施了芷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汀江防洪工程和庙前溪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补齐防洪安全短板,提升了一河两岸景观效果。

  依托庙前溪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当地还建设了河长制主题公园,新建涉河法制宣传长廊,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阵地。同时,将庙前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河湖文化,着力建设庙前溪“十里画廊”,进一步增强群众因水而生的幸福感。

  幸福河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齐抓共管,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和悉心呵护。在龙岩市,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活跃在河湖岸边,守护着龙岩水清岸绿,擦亮了“古田军号”的护河志愿服务品牌。自2023年12月以来,上杭、武平、连城、长汀、漳平等5个县(市)分别成立“老兵河长”志愿护河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48名老兵加入志愿护河队伍。

  近日,武平县永平镇一批年轻的“老兵河长”志愿护河队队员来到帽村溪河岸仔细排查是否有新增排污口等问题,清理沿河两岸生态步道、入河垃圾,展现青年风采和“老兵河长”担当风范。

  “虽然我们退伍了,但是我们对军人身份有很深的情怀。现在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参与河湖保护,在爱河护河志愿队伍中,我们冲在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上杭县“古田军号”爱河志愿队队员林枝说。

  展现红色气质,夯实绿色本底,创新特色举措,增添亮色画面,彰显古色底蕴,绘就景色新篇……今天的龙岩,正以“冲冲冲”的激情和奋斗姿态,在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多彩的河湖画卷,提升着城市的气质,流淌着百姓的幸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