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媒体聚焦

经济日报: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多措并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01 15:3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坚守生态底线抓规划、生态定位抓建设、美丽家园抓管理,多措并举提升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现代化新兴城市。

  傍晚时分,在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石美村“五常”主题公园,木栈道上,小朋友们相互追逐、嬉笑打闹;健身步道上,三三两两的居民一边散步,一边闲聊……

  “公园曾是一个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地,是石美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老大难’。”石美村党支部书记陈晋龙说,改造荒地成为群众聊得最多的“微心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后,石美村立足村情民意,以“微改造、精提升、重实用”建设思路,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微空间”,用“小而美”传递“家门口”的“微幸福”。

  2023年5月,漳州台商投资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转作风 提效能 勇争先 迎七一”攻坚行动,利用50天时间,实施“生态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战”“村容村貌提升攻坚战”等多项攻坚行动,强化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8条示范路、6个示范街区及城市重要节点,全面统筹规划,细化职责分工;线上线下开展宣传,增强市民群众的参与感和创建意识;健全考核机制和标准,形成完整的监测、反馈和改进机制。自50天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为全面提升辖区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增强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角美镇结合镇情村情,扎实开展家园清洁卫生死角环境提升大整治,涌现了金山村墩尾社示范街、锦宅村村民自筹道路“白改黑”、上房村彩虹路、石美村口袋公园等一批村容村貌大提升典型,为各村打好村容村貌攻坚战树立良好榜样。

  漳州台商投资区还科学规划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打造1万平方米“景观好、功能强、环境优”的城市“口袋公园”。同时,通过优化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公园老幼娱乐健身设施。辖区各村居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被充分利用,一个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提升了“微幸福”。

  漫步在金山渠旁,渠中流水潺潺,水体清澈见底,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点缀着村民的幸福生活。漳州台商投资区建设局城建科干部陈少楠自豪地说:“2023年,金山渠一点点变美变清。这是我在漳州台商投资区参与水流域生态环境提升这么多年,感觉变化最大的一年。”

  2023年4月,漳州台商投资区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全流域、全覆盖式排查,利用管道巡检机器人、管道潜望镜、内窥镜、示踪剂等技术工具,深入地下管道彻底查清和确认污水的源头,并生成整治清单抓整改落实。

  同年7月,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落实“一河一策”“小河净大河清”要求,启动生成“厂网河湖”一体化项目长效治理机制,拉开全区水环境新一轮治理序幕。累计完成改造污水管10.3公里、清淤河道12.2万立方米、改造雨污水管错混接425处、整治“散乱污”企业97家、排查整治全区工业企业810家。

  自黑臭水体攻坚战打响以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坚持“查、测、溯、治、管”一以贯之,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让辖区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全区洪岱港、高干渠劣V类水体已消除,低干渠(龙池段)黑臭水体基本稳定消除,污水厂进水水量和进水浓度得到显著提升。

  过去的一年里,漳州台商投资区从强化大气污染精准治理、严格扬尘污染防控、深化餐饮油烟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管控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织密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切实推进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建设,实现对大气环境变化状况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努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4,同比下降5.4%;PM10平均浓度为3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2%;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