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福建典型县(区)水利局长分享节水经验——县城里的『节水经』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1-18 17:10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点任务,是以县域为单元推动全社会节水的具体抓手。

  载体引领,产业驱动,全民参与,提档升级……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总结丰水地区的节水经验,因地制宜谋划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2023年新增1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累计创建39个,创建率为45.9%,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南方省份40%县级行政区创建成节水型社会的任务,县域节水成效显著。本版聚焦福建典型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以县域为窗口呈现福建节水发展新气象。

  福州市闽清县持续增强“管”的能力

  □王峰(闽清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闽清县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目标,抓实抓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精准调度、跟踪问效,发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作用,全面提升闽清县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

  闽清县在“管住取用水”的过程中,持续规范全县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实行“一月一征收”。推进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平台实际应用,增强管住取用水的能力。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开展“双随机”检查,加强用水定额执行,提高用水效率。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与“回头看”行动,严厉整治违规取水问题,自2021年以来,取缔11家违规取用地下水用户的许可证,办理11家渔业养殖户、28家畜牧养殖户、12家工业企业和6家电站的取水许可证,提升全县取用水管理规范化水平。在节水型社会创建中,以节水载体建设为重要手段,带动各类用水单位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引导全社会增强节水意识。

  福州市罗源县严守红线 严格监管

  □游勇辉(罗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福州市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全县境内水网密布,有大小河流18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1亿立方米。近年来,罗源县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扎实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狠抓节水“三同时”,推行差别化水价管理等。2023年,全县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605立方米。

  加强取用水管理。通过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督促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在制定规划的同时,开展水资源论证,从源头促进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将取水大户全部纳入水资源管理平台监管,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监控能力,动态掌握取用水单位实时取水量。

  构建城乡节水体系。加快推进霍口水库、昌西水库建设,形成以敖江引水为主、多水源互补、双通道供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为福州市提供供水保障。全面实施阶梯水价,通过市场调控手段促进取水户节约用水。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村镇社区及物业部门节水联动,推广高效节水器具,以点带面推动生活用水高效节约利用。

  南平市光泽县优水优用 一水多用 复合利用

  □陈筱生(光泽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光泽县隶属于南平市,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近年来,光泽县坚持“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复合利用”,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打造规模化工程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全过程监测体系、智慧化管理体系,破解了城乡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是完善用水计量,用水户全部实行装表计量,用水数据全部实现在线监测。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和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建设,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63.175%。

  三是强化用水监管,进一步梳理完善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对重点取水户安装智能仪表,工业企业用水计量达100%,加强监控能力建设,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

  四是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将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为一般工业用水、河道环境用水、市政绿化浇灌、农田灌溉的补充水源,光泽县再生水利用率达到了99.28%。

  下一步,光泽县将努力做到原水、净水、污水、中水全行业统筹,城区、乡镇、农村一体化管理,生活、生产和生态全方位管控,供、用、耗、排全链条管理,全力谱写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篇章。

  莆田市荔城区打出系统节水“连环招”

  □朱金秀(莆田市荔城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荔城区紧盯城乡生活、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系统推进全区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加强生活节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056.3万元,铺设管网近70公里,安装远传水表2624组,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加强供水管网漏水监测维修,改造管网1.5公里,受益用水户680户,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5.22%。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增强用水单位节水内生动力。

  推动农业节水。坚持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8.85万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

  鼓励工业节水。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加强工业用水计量管理,工业用水计量率100%,重点监控用水户计量率100%。探索水权市场化交易,指导莆田市一桶江山食品有限公司和莆田市景华山生态水有限公司以取水权交易协议转让方式,在中国水权交易所成功完成莆田市首宗水权交易,成为同行业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模板。

  漳州市漳浦县开源节流 多措并举

  □陈森辉(漳浦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漳州市漳浦县下辖17个乡镇、10个农林盐茶场,是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同时也是闽东南沿海水资源紧缺县份之一。节水对漳浦县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漳浦县围绕开源节流并举,不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漳浦县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规划建设了一批蓄水、引调水工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同时,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作,实施朝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9;做好工业节水改造,例如,年用水量44.69万吨的漳浦县赤湖工业园皮革企业实现中水回用,回用率为57.47%。

  此外,漳浦县还组织实施了35个节水载体建设。其中,节水型单位建设选取一批具有独立物业的公共机构,通过加装智能远传水表实现用水数据的在线监测与分析。节水型企业建设聚焦重点用水行业企业,加装计量水表,开展水平衡测试,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宣传。节水型小区建设选取入住率较高且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实行集中供水的城镇居民小区,开展节水宣传、节水器具调查、用水定额分析等。

  节水工作没有终点。漳浦县将大力发展循环绿色经济,向着“节约水资源、水美金漳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漳州市平和县“三抓三促”强节水

  □赖建生(平和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抓制度,促保障。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修订完善水资源供需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测算行业水资源定额需求,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规划建设一批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构建全面保护、充分利用、节约集约的水资源利用和配置新格局。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政策法规,认真落实“三及时”“五不审批”“六个必须”和超总量限批、不批等规定,严把论证许可审批、取水工程验收、许可证发放三个“关口”。

  抓管理,促成效。制定《平和县城镇非居民用户计划用水管理实施方案》,对超计划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用水监管,对全县所有取水户全部安装水表,投入28.5万元对取水量较大的20家取水户安装在线计量监测设施。

  抓宣传,促提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公园搭建宣传舞台,现场发放宣传材料,向市民现场讲解节水方法,宣传节水意义;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宣传,开展节水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社会群体树立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有价、用水有偿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龙岩市漳平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支撑

  □麻启紧(漳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聚焦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漳平市近年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多项举措,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农业节水,促进增产增效。漳平市茶产业规模较大,却长期遭遇旱灾,灌溉水源成为制约村民增收的最大“瓶颈”。为此,漳平市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19—2022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余亩,完成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推广节水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发展节水工业,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利用等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如华电(漳平)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用水技术管理、减少废水排放等全部工艺流程各个环节的优化,不断提高水资源和节水管理水平。二是减少排污。深入5个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开展用水及污水处理改造,加装流量计,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抓好项目实施,推行合同节水。结合学校用水特点和自身需求,采取用水管网摸排、用水管道漏水更换维修等措施,指导漳平市第三中学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龙岩市上杭县固本夯基 节水为重

  □李德林(上杭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上杭县坚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用水方式的重要抓手,聚焦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三大领域,统筹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成一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78,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2万亩。

  推动工业节水减排。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格项目审批,将存量“两高一低”项目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管。鼓励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积极探索用水权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引导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和时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水权交易盘活节余水量,解决用水需求。

  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对城镇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实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使用城镇公共供水且日均用水量达到25立方米以上的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管理。超计划用水量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制度。近年来,上杭县先后实施老城区改造、供水管网改造,完善市政管网配套设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情况发生,城镇管网漏损率控制到8.5%以内。

  龙岩市长汀县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

  □丘荣水(长汀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长汀县是福建省第五大县,总人口55万,土地面积310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近年来,长汀县深入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健全水价机制,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推动节水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开展。截至目前,长汀县已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35.87万亩,完成全县骨干渠道及田间渠道计量设施安装全覆盖,共安装计量设施515个。

  实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明确长汀县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三级阶梯式(累进制)计量水价,三级比例为1:1.5:2;明确对除市政、环卫、绿化、消防等公共用水外的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足额征收水资源费。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严格有偿用水,按实计费、应收尽收,2022年全年共征收水资源费300余万元,严格查处拖欠水资源费的行为,加收滞纳金2400元,罚款3万元。

  龙岩市新罗区政策引导 典型引路

    □李贵荣(龙岩市新罗区水利局局长)

  新罗区地处龙岩市中部偏东,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新罗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重点领域节水,节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节水载体带动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典型引路,以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小区等载体建设为重点,示范带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同时,将节水载体建设延伸至农村,建成节水型村庄2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1个。2023年,新罗区水利局会同住建部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明确年度目标和任务清单,有序推进4个节水型居民小区标杆建设。

  挖掘企业节水潜力。积极推进化工、医药、纺织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例如,帮助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合理制定节水措施方案,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扎实开展水平衡测试,实施中水回用工程,打造节水型标杆企业。目前,该企业生产工艺用水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率达91.5%,年减少取水10万余吨。

  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坪坑水库和万安溪引水工程等项目,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供水主管铺设300多公里,管网漏损率降低至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