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湖长制 > 各地行动

宁德市:稳抓实抓强推进,水清岸绿展新颜

来源:宁德市河长办 发布时间:2024-01-29 08:50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2023年,宁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河湖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抓好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良好成效。1-11月,全市10个主要流域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保持100%,45个主要流域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保持100%,46个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保持95.7%。交溪、霍童溪水质持续名列全省前茅,霍童溪入选“福建省幸福河湖十大案例”。

  一、坚持高位推动,压实“责任链”

  (一)顶格部署抓履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市级总河长主持召开全市河湖长制会议,带头骑乘共享电动单车巡查城区内河,先后深入闽江流域古田溪、敖江流域霍口溪、交溪、霍童溪、赤溪巡河调研,逐项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县河湖长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巡河巡湖,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沿海县(市、区)推行“河道物业化管理”,山区县实行“三级河道专管员机制”,河道直接责任人主动靠前,包河包段,精准开展河道巡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实现“条条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护”。各级河湖长、河道专管员全年累计巡河37.99万人次,拆除涉河违章建筑15302平方米,清除弃土弃渣8935立方米,打捞河漂垃圾23165立方米。

  (二)统筹协调抓推进。制定出台《宁德市城市内河管理条例》,发布实施《宁德市总河湖长令》,印发2023年宁德市河湖长制工作要点、一月一通报问题清单等,持续推行季度明察暗访量化评价工作。水利与公检法等5部门联合推进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力保障河湖安全。以巩固五大流域治理为基本盘,推动全域治水;以问题为导向,追踪督查水电站清理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网箱养殖清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14个方面问题,严防反弹。严格问题整治“交办、督办、整改反馈、滞后事项通报”闭环管理,落实“点对点”“长对长”问题整改机制,按月调度监督任务落实。

  (三)广泛参与抓提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相互配合联动,共促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新建河湖长制主题公园17个,在中央及水利部等主流媒体刊发河湖长制宣传文章18篇,省、市河长办微信公众号等刊发各类信息、动态1000多篇。市河长办联合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鼎市河长办共同举办“携手水利学子·走近赤溪幸福河”研学活动;省水利厅与宁德市政府联合在柘荣举行“全省千乡万村普法行”水利宣传活动,获得水利部肯定。7月19日,宁德市幸福河湖促进会正式揭牌成立,实现市县全覆盖,为闽东水生态文明建设写上浓墨重彩一笔。“台胞河长”“畲歌双音--畲哥畲妹河长”“古村新村民河长”“非遗河长”接连上任,为守护宁德幸福河增添新生力量。

  二、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河长治”

  (一)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通过采取截污纳管、拆除关闭、人工湿地、尾水回用或引田灌溉等方式,整治入河排污口166个,提前完成年度整治任务;开展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持续推进“四乱”整治巩固提升,全面完成水利部下达的2847个遥感图斑问题复核,确认并完成整改37个,水利部督办问题、省级遥感图斑、市级一月一督察发现问题均整改销号;强化河道采砂监管,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和日常巡查,开展涉河在建水利项目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出动执法人员3011人次,组建水行政执法会商专家及业务骨干名录库,对复杂性强的案件联合会商,有效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带动福安等项目县建立循环发展、就近消纳、种养结合、智能化、创新监管等典型模式示范基地,全市共推广(商品)有机肥122.69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261万亩次,种植绿肥55.43万亩,实施秸秆还田60.34万亩,推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497.28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287.47万亩次;推进生活污染防治,新建改造城市污水管网70公里、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194公里,累计分别完成117.29公里、210.78公里,以县域为单位对乡镇污水设施提升改造、运营管理、管网铺设等内容三位一体捆绑打包,委托开展市场化建设运营管理;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闽江古田溪、敖江霍口溪、交溪、霍童溪、赤溪五大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开展畜禽及淡水养殖整治,累计拆除畜禽违规养殖点450余家,关闭清退牛蛙养殖场104家,退养拆除养鳗场5家,完成养鳗场尾水治理16家,周宁县、屏南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三)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水平,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13万亩、植树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32.8万亩、封山育林12.3万亩,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认真落实交溪、霍童溪、古田溪3条重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开展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取水单位在线监测,积极推进福安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周宁县水利局被水利部评为“公民节约用水行动规范”优秀组织单位;推进水源地生态保护,重点抓好蕉城官昌、金涵和福鼎南溪、霞浦溪西等水库的藻类防控,通过督察专刊、致函属地政府等形式,推动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制定完善水华应急防控预案,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坚持创新驱动,激活“新动能”

  (一)创新运作,以“四有”标准升级县乡河长办。在实现县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础上,重点推进乡镇河长办“四有”标准化建设,实现辖区125个乡镇标准化河长办全覆盖。升级县级河长指挥、综合管理、督查督办、宣传报道“四个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县级河湖管理和指挥平台迭代升级。

  (二)创新联动,司法助力更加持续有力。创新建立“河湖长+司法三巡”工作机制,聚焦河湖重点难点问题,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和跨流域生态检察司法协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司法联动机制,蕉城区建立“河长+检察长+院长+警长”四长联动巡河,守护宁德中心城区重要水库水源地;福鼎市“河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共治,保护赤溪碧水长流;古田县创新“河长+警长+景长”新模式,全天候守护翠屏湖。

  (三)创新打造,“一县一特色”初步形成。坚持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抓手,突出“一县一河一特色”,进行全市动员部署、全面发动推进,打造出福安“河湖物业管理2.0新版本”、古田“翠屏湖首个幸福湖”、屏南“幸福家乡河”、福鼎“十里桐溪”、柘荣“一队一馆一园一坊”、霞浦“幸福滨海湾区水系”等10个特色项目。在总结赤溪流域试点基础上,全市部署推进数字孪生河流建设,古田翠屏湖、蕉城霍童溪等智慧河湖数字孪生河流建设有望在2024年取得新成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