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不褪色

计财处处长 陈久新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1-06-04 09:53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45年,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写入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在建党百年历程中,涌现出无数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始终用生命和鲜血践行这一宗旨,从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到始终做人民勤务员的雷锋,从把生命献给兰考人民的焦裕禄,到因公殉职的廖俊波,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国家兴亡的根本力量,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因为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之后的历届领导人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主张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效果。江泽民明确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路线视为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居安思危,坚守初心,牢记宗旨,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底,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为了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水利工作,就是要把握好新发展阶段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切实把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作为我们谋划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正确认识治水新矛盾,在着力解决水灾害问题的同时,下大力气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实现防洪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灾害承受能力相匹配,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水生态系统质量与绿色发展相匹配,水环境状态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匹配。

  二要坚持依靠人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最好的一把尺子。党中央在组织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全国各地召开座谈会,倾听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还首次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确保发展规划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坚持问计于民,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愿望、要求、智慧集中起来,认真加以分析,作为政策研究、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确保政策和规划方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要坚持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党章》和《宪法》赋予共产党员、国家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听民声的同时更要解民忧,只有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的尊重民意。一版再美好的规划,如果不落地,规划好的蓝图、谋划好的愿景只会成为空中楼阁,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作为规划部门,完成规划稿不是工作的终点,更不能当甩手掌柜,我们要主动服务规划的落地,跟踪各地规划落实情况,指导各地开展前期工作,密切对接国家部委,精心筹划配套政策,为规划落地积极创造条件。

  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秘诀,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宗旨,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担当,勇于奉献,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我们的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