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厅办公室党支部 吴 剑

来源: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4 10:05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为什么井冈山会成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而非其他地方?当年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去寻找答案(视频)。

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从至暗走向新生)

这段视频包含了发生在1927年的多个历史事件。

1927年,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北伐战争因国民党反动势力叛变而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量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结果均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难关头。

1927年7月,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发动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议决定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缺乏作战经验,起义部队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目标受挫。

1927年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审时度势,果断放弃了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率领起义部队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后,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得以进驻茅坪、茨坪,自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走城市中心道路缺乏阶级基础。

2.中国内部没有建立民主制度,外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因此不具备组织工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工人阶级也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政治斗争的条件。

3.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薄弱,千百年来深受封建主义压迫的贫苦农民革命性较强,便于组织与发动。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照搬苏俄革命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的国情。

三、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是有一个过程的。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之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那么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先是摒弃打长沙的原定方案,提出退兵湖南汝城。而后又放弃这一方略,决转兵井冈山。为什么会有这一战略上的重大变化呢?

首先,这与1927年9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给毛泽东一封密信有关。信中,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告诉毛泽东,宁冈有我们党的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几十支枪,建议部队到那个地方去。毛泽东看到汪泽楷的后,立刻与前委所剩的几个委员商量,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毛泽东以坚定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毛泽东选择上井冈山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井冈山位于罗宵山脉的中段,这里远离南昌、长沙、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属于湘赣军阀不管之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地利:井冈山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屯兵,有利于开展游击斗争,这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能够给部队提供充足养;人和:井冈山地区有共产党的组织,还有共产党员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群众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于是,工农革命军自文家市南下,经芦溪、三湾,于1927年10月3日抵达宁冈县古城。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工农革命军争取了井冈山的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的支持,得以进驻茅坪,设立留守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关于“上山”的决定,当时党内意见并不一致,有人说上山是逃跑主义”,有人说“上山是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不过又是一个梁山泊、瓦岗寨”。在《毛泽东年谱》、《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两本书对当时情况有如下记载

《毛泽东年谱》:192774日,毛泽东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34次会议,在讨论湖南问题时,他在发言中,就主张“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当时大家意见不一,有的建议进攻城市,有的说到国民党部队中“当兵”,以待时机。毛泽东坚持:武装上山。”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因为继续进攻长沙,是中共临时中央原来的决定,不这样做无疑会被扣上逃跑的罪名。这更是一个创新的决策……无情的事实证明,苏联革命的一些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要成功,只有独辟蹊径。而从进攻城市到转向农村包围城市,可以说是毛泽东最先觉悟到的,并果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抱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经过艰难的摸索和创新,开辟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能够开辟,能够成功,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是我们党勇闯新路的一次重大历史性行动,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