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城乡一体、五维协同”
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治理新格局
泉州晋江市聚焦供水设施维护、水质监测、资金保障等难题,创新构建“城乡一体、五维协同”治理保障体系,建成千吨万人规模化水厂10座、管径DN75以上供水管网约2661.82Km,供水规模89.4万吨/日。2024年以来,全市使用自来水约56万户,实际供水量达69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水厂覆盖率达“两个100%”,水质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历史跨越。
一、设施管护网格化,破解“面广难维”管理困局
一是制度规范强根基,组织专家充分研究分析供水行业现状,出台《晋江市乡镇供水企业管理运行规程》等制度规范,指导供水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巡检制度和停水应急抢修制度,组建高效快速响应抢修队伍,常态化开展供水设施运维管护。二是常态维养固根本,严格落实日常巡检维养计划。英林水厂制定并实施厂级《供水设施和设备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大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设备检查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创建357个设备生命周期码,涵盖供水设备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物资等,实现设备保养维修动态跟踪,记录查询及常态化管理。经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各自来水厂出动巡检3827次,累计发现修复漏水点位4212个。三是智慧联动精管控,指导各供水企业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网上营业厅、“晋情拍”微信小程序、12345信访平台等渠道,发动群众力量及时发现管道漏损、设备故障等问题并组织专业抢修队伍第一时间修复。
二、管网更新全域化,破解“设施老化”停水症结
针对晋江各供水企业均已建成运行管理20年以上,部分供水设施老化、较常出现停水检修等问题。晋江从3个方面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一是城乡统筹推进,持续推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向农村延伸,使农村供水朝着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构建起高效、优质、可持续的供水体系。2024年以来累计实施供水管网建设改造319.419公里,完成投资7372万元,加快管网全域更新,切实保障居民用水需求。二是国企重点攻坚,明确晋江水务集团作为晋南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主体,发挥国企专业化力量优势,对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进行整村整镇整体攻坚。2024年以来,已完成6个村(社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另有10个村(社区)正按计划推进。三是多元统筹资金,2019年出台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创新“433”资金筹措机制(企业40%、财政30%、镇村30%),构建“国债引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格局,为老旧供水管网工程建设改造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水质监测立体化,破解“水质波动”安全风险
一是推动多方联防,构建疾控中心、行业主管和水厂联动开展水质监督检验体系。市疾控中心每季度抽检市政供水单位(1家)出厂水1份,末梢水41份;乡镇供水单位(8家)出厂水各1份;安平供水有限公司7份末梢水,龙湖自来水厂、永源自来水有限公司4份末梢水,其他单位末梢水各3份,共30份。每季度委托有资质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一次37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二是提升专业素养,市水利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局每年组织供水企业开展生活饮用水消毒和水质监测技术要点等培训,组织乡镇水厂一线人员到水利部规范化水厂梅岭水厂跟班学习。2025年全市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100%。
四、水价改革精准化,破解“资金短缺”发展瓶颈
一是科学定价稳根基,建立水价定期评估和调整制度,市物价管理部门综合考虑水资源成本、供水运营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合理定价调价,晋江市供水企业水价稳定控制在1.5元/吨—2.3元/吨。二是智能收费提质效,市水利局推广开发用水网上营收、微信公众号缴费等系统,丰富缴费形式,提高水费收缴率。2025年累计完成安装智能远传水表5070只,完成2座自来水厂网上营业收费系统开发,水费收缴率达95%以上。三是专款专用强保障,指导供水企业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从水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管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障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需求,破解供水设施管护资金短缺难题。
五、民声响应机制化,破解“急难愁盼”服务短板
一是发动群众参与,全面畅通农村供水群众监督渠道,向社会发布《晋江市水利局关于晋江市城乡供水“三个责任”、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的公示》,配合全省农村饮水“96133”监督投诉热线办理工作,指导乡镇水厂及时更新农村供水工程三个责任公示牌,完成公示牌更新更换9块。二是深挖问题线索,围绕老旧破损供水管网更换、供水管网日常维修养护、供水智能化水平提升、水质保障等方面,从日常业务检查、群众诉求建议等渠道,持续收集挖掘涉及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线索。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对群众投诉反映和梳理挖掘出的问题,发现即整改,逐个攻坚问题堵点,稳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2024年以来累计发现并整改涉及农村供水保障问题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