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三明市坚持建管并举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近年来,三明市水利局以水为脉、创新破题,锚定“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目标,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实施县域统管、专业化管理全覆盖的管护模式,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一、破局之举:织密供水安全网,打通民生“水动脉”
农村饮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三明市水利局坚持党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统投、统建、统管”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一是“统投”聚合力,整合市县财政、社会资本及省级补助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池,破解单村工程“缺钱建”难题。2024年,全市累计投入超9.94亿元,覆盖1379个行政村。二是“统建”提标准,由县级水利部门统一规划,严控水源选址、管网铺设、水质监测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惠一方”。例如,永安市通过集中招标引入专业团队,单村供水工程成本降低15%,工期缩短30%。三是“统管”保长效,11个县(市、区)签订县域统管协议,明确专业机构为管护主体,将分散的村级工程纳入统一运维体系,实现“建管分离”向“建管一体”转变。
二、创新之策:“双轨管护+智慧监管”打造服务闭环
三明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监督”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一是双轨管护,专业服务到村头。推行“乡村水管员+第三方专业维养”模式,组建76人的专业化服务队,配备无人机巡检、智能水质检测仪等设备,覆盖2427个供水点。例如,尤溪县试点“网格化管护”,每名水管员包干20个村,确保“小故障2小时到场、大问题24小时解决”。二是数字赋能,诉求响应零时差。依托“e三明”平台搭建农村饮水智慧监管系统,实时监测水量、水压、水质等数据,自动预警异常情况。同时,12345热线与平台联动,建立“群众诉求-派单整改-跟踪回访”闭环机制,2024年累计解决618件问题,群众满意度达98.7%。三是动态考核,资金补助挂钩绩效。加强对单村供水工程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定期开展水质巡检,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将单村供水工程水质、水量和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纳入平台动态监管,并将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情况与管护资金安排挂钩,对专业化管护不到位、水质合格率下降、群众反映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减少或暂停管护资金安排。
三、惠民之效: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三统”“三创新”模式让三明农村饮水安全实现质的飞跃,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一是数据亮眼,群众获得感倍增。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居福建省前列;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从2023年的56%跃升至60%,超200万群众受益。通过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定期抽检水源,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升,氟超标、铁锰超标等“老大难”问题基本清零。二是信访锐减,群众满意度提升。农村饮水类信访件从2020年的1991件降至2024年的618件,降幅68.9%。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通过“供水服务进畲寨”行动,实现零投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