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编者按:我省于2012年实施大水网规划,先后建成长泰枋洋、“一闸三线”、罗源霍口等国家重大引调水工程。如今,正以全国省、市、县三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升级版的福建大水网在八闽大地拓展延伸。近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陈水树对永春县主动作为、策划推动项目做法作批示,充分肯定了其经验做法。本期特刊发永春县赋能山区水网建设及河湖高质量发展创新做法及成效,供各地学习借鉴。
创新实施“一镇一库一村一塘”
赋能山区水网建设及河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永春县紧紧围绕省水利厅聚焦福建水网,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建设部署要求,以“一镇一库一村一塘”项目为切入点,多方聚力、多措并举、多效融合,不断夯实水网基础体系,持续放大水网效益,争创山区水网建设样板,助推县域河湖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现代水网建设的“永春模式”。
一、多方聚力,全域布局,让水网动能变得更强
坚持统筹推进,聚焦规划、立项、筹资等方面多方借力,练好水网建设“基本功”。一是借智抓规划,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先行编制《永春县水网总体规划》,以召开座谈会、发布意见征集等方式征集意见建议240多条,引进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社会组织,提供规划咨询服务,最终形成了“六纵四横、北水南调、东西共济”的县级水网总体布局,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协调22个乡镇、局技术骨干及老水利专家等实地走访考察,创新提出“一镇一库一村一塘”蓄水储能方案,谋划新建稳定水源、水库山塘改造提升、湖库水系连通、非常规水源等项目253个,总投资129.8亿元,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座以上中小型水库,有条件的每个村(社区)有一座以上山塘”,解决山区镇村“应急备用水源不足”问题。二是借势抓立项,紧盯首批增发万亿国债项目申报契机,组建“水库专班”,抽调乡镇业务负责人到水利局集中办公,专班对接项目申报。制定“三跟紧”机制,跟紧设计单位,提前开展测量、地勘、可研等前期工作;跟紧自然资源、发改等部门,做好用地等要素保障服务;跟紧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入库动态进展,减少申报误差时间,打好项目争取主动仗。累计调整水库建设范围内农保地145亩,4座小型水库超前完成设计并入选首批国债项目库,72个项目列入省级水利项目库。三是借力抓筹资,强化项目资金拼盘运作,统筹多部门涉水项目政策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用好债券金融政策,依托中长期国债、专项债、一般债等,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做大项目盘子;以供水效益为切入点,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库山塘建设运行,实现多渠道融资、建管一体化目标。累计争取到资金补助4.42亿元(其中国债资金3.34亿元),社会资本4.07亿元。
二、多措并举,补网强链,把水网链条织得更密
坚持全域连通,加强水网“毛细血管”建设,补齐引水、补水、供水链条短板,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一是连通乡村渠系,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投入资金4.49亿元,实施子项目38个,通过渠系整治、清淤清障等,新建3.6公里引水渠道、8座拦水坝、蓄水坝等,全面打通乡村干流沟渠,实现43座水库、4条主要河流、24条骨干支流、108条支渠及田间渠彼此相连、相互贯通,打通流域屏障壁垒,促进乡村水系连通循环。二是连通城区水系,与城市管理部门合作,策划城区水系联排联调项目,计划投资3.1亿元,通过截污优先、以干强支、增蓄补枯等措施,对县城区及周边水系进行连通,加快水体流动转换,提高城区水资源调蓄能力,解决城区水系水量少、局部易内涝、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三是连通城乡管网,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供水管网覆盖面及运行效率。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7.6%,县域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84.6%;针对供水管网短期难以延伸到的乡村,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建设,确保应建尽建、有效覆盖。累计建成镇区供水工程5处、农村供水工程173处,涉及116个村庄17.8万人。
三、多效融合,赋能提质,将水网活力激得更大
坚持融合发展,探索“水网+”模式,加快构筑数字水网、生态水网、经济水网,打好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一是“水网+数字孪生”,开发智慧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将全县水库、山塘、河道、闸站等重要水利工程信息接入系统,实现“一图看全县、一屏管全域”,为全面系统开展水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研发应用于水库大坝建设的“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对水库工程前期设计、施工建设、后期运行维护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水网工程建设质量;建立供水管网智能监管系统,在新建及改造的水厂、供水管网配备水质、流量、压力监测等设施,实现供水全要素数字映射、智能管控,提升城乡供水效能。二是“水网+河湖长制”,依托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完成16条重点河流“一河一档一策”及8个小(1)及以上水库“一库一档一策”修编,为系统治污提供专业指导;出台《县域水质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建立“通报预警—跟踪指导—会商研讨—监督问效”工作机制,闭环推动水质问题发现处理;创新交叉查污、包案治污、责任控污“三机制”,以河长、部门为责任主体,挂图推动小流域污染整治,为水网建设提供优质水源保障。全县74条河流水质Ⅲ类及以上比例达95%,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国家、省、市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三是“水网+县域发展”,结合“一村一塘一镇一库”建设,充实供水水源,提升山塘生态系统,为城乡供水、农业发展夯实水支撑。目前,已先行开展5座小型水库、1个山塘建设,累计增加库容576.34立方米,可为8个乡镇8.78万人及7000多亩田地提供供水及灌溉水源;将水网建设与乡村振兴、城市建设、三产发展相融合,打造了长安村后垅水库生态圈、东关水美库区等17个水美示范点,形成了桃溪石鼓田园风光带等多个滨水产业带,涉及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脱贫村,全县涉水旅游及特色产业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投资消费2.3亿元。
(永春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