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清水润心沁万家

——福州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夏日晚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此时,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村民林赛容拧开水龙头,准备接水做饭。“以前家里的水或苦或咸,取水也不方便。现在装上自来水,水质好,水压也稳定,我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林赛容笑着说。

  点滴之水,倾注民生。福州市水利局近年来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小型引调水、单村供水等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目前,福州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21%,福清、闽清、长乐、晋安、永泰、罗源、闽侯、连江等8个县(市、区)均已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受益人口达259.62万人。

  引水入岛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位于连江县琯头镇的壶江岛是一座孤岛,面积0.8平方公里。由于四面环海,过去岛上居民用水需要靠船来运输。

  “过去依赖船舶运送淡水,如遇台风等极端天气,船舶无法运输就会停水。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量大还干净。”说起岛上的用水变化,壶江村党支部书记林钟鸣深有感触。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福州市水利局多次实地勘查,经测算,在相邻的琅岐岛上,琅岐自来水厂在满足琅岐镇供水的前提下,仍有多余水量能够满足壶江村24小时供水需求。有了通水的可能,2023年,壶江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今年1月,工程投入通水试运行,彻底解决了壶江村村民用水难题。

  福州市近年来以县域为单位,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到2030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提升至99.9%,农村供水保证率提升至97%以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90%以上。

  统管自建让群众喝上“同质水”

  自来水进村虽然是百姓所盼,实施起来却面临着“进村难”问题。福清市供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过去的流程,通水需要由村‘两委’征得多数村民同意后,向水务公司申请,由水务公司进行设计、施工。遇到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因为工程造价高,收费也更高,导致通水效率低。”为此,福清市创新推出“统管自建”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为供水工程快速推进奠定基础。

  “所谓‘统管’,即由市级层面统一指挥建设,把好‘质量关’。通过摸底未通水农村的情况,‘一对一’制定技术导则和实施细则,确保通水工程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自建’,即由镇村统筹打通村口主干管至各家各户‘毛细血管’,由用水户分摊村内管网建设资金,同时充分调动乡贤和村民的积极性,变‘水务公司的事’为‘每家每户自己的事’。”福清市供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统管自建”模式效果立竿见影,仅用不到一年时间,福清市全面完成100多个村的供水干管、村内管网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

  智慧管理 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我每天早上都烧水喝,口感特别好。”闽清县渡塘村村民林阿姨高兴地说。

  渡塘村位于闽清最北端,全村有965人。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之前,村民们仅依赖一个老旧的水厂供水,一遇到大雨或者旱季,时常出现水变浑浊等情况。

  2023年,渡塘村建成单村供水工程,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好水的转变。“我们采用智慧水处理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与远程操作。”闽清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供水站管理房设置挡鼠板,防止水站设施设备遭受小动物破坏;将水站蓄水池检查井设置成天窗式玻璃盖板,既方便又美观……

  在推进单村水站建设中,福州各地探索出了不少好办法。与此同时,福州还积极探索农村供水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走进闽清县智慧水务调度中心,一块大屏幕映入眼帘,全县24座单村水站的瞬时流量、出水浑浊度、余氯值等数据一目了然。“我们建立智能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净水站运行情况,减少人工成本。”闽清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自来水入户后,如何让村民们接受付费用水,成了农村供水工程能否长效运行的关键。

  按照“补偿成本、分类定价、促进节水”原则,闽清县与各村签订供水协议。闽清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村的水价由乡镇指导相关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报所在乡镇和县水利局后执行。此外,闽清县还制定出台了水费收取和使用制度,确保村民喝“放心水”、交“明白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