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网:新罗区南城人大创新“三三制”模式打通基层善治新路径

——民意直通“零距离” 多元共治“同心圆”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5-08-19 15:47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南城街道人大工委聚焦法定职责,创新构建以“三桥聚民意、三剂强履职、三网促融合”为核心的“三三制”工作模式,系统整合履职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效推动问题解决,在畅通民意表达、强化监督实效、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推动解决民生难题391项,群众满意度达98.2%,老旧小区改造覆盖率由65%跃升至90%,相关经验做法获龙岩市人大系统调研成果三等奖,并得到《民主与法制网》等央媒广泛报道。

  架稳“三桥”聚民意,畅通联系服务“最后一公里”。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履职根基,构建民意收集、问题解决、成效反馈的闭环机制。一是架起“民意沟通桥”,多元渠道听民声。创新构建“1+7+N”立体化代表联络体系,即1个人大工作室枢纽、7个选区联络站支点、N个小区民情收集点触角,配套“线上扫码随时提+线下接待定时聊”双轨运行机制,实现民意收集全天候、零距离,“民生痛点”变为“幸福支点”。年均接待选民超500人次,收集建议200余条。近年来,推动加装电梯51台,惠及居民1000余户。二是搭建“问题解决桥”,闭环管理纾民困。完善“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问题解决措施,创新推行“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三方共商共决模式,启动“代表吹哨、部门报到”联动响应机制,实现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针对隔后社区电动车“飞线充电”安全隐患,组织摸排、居民参与、科学选址,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原则,新增充电点位28个。三是构建“反馈评价桥”,群众评议验实效。以群众满意度作为“金标准”,全区首创项目全过程“群众嵌入式监督评价”机制,将“为民做主”转化为“由民作主”。在南城中心幼儿园风雨连廊建设中,人大工委牵头组建居民代表监督小组,每周巡查施工现场,提出优化设计、安全防护等建议12条,均被采纳。项目竣工后,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回收有效评价150份,满意度达98%。

  用活“三剂”强履职,提升服务中心大局质效。紧扣中心工作,运用调研、监督、建议三大履职“良方”,提升服务大局水平。一是调研之剂,精准把脉献良策。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短板,精准选题、深度调研。针对企业“融资难”“用工荒”问题,组织代表深入好源工贸、山和机械等重点企业开展“靶向式”调研8次,推动街道联合金融机构举办银企对接会3场,促成融资意向超3000万元;联动人社部门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5期,输送技工120人,有效缓解企业困境。二是监督之剂,动真碰硬促规范。创新建立跨区域联动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形式,协助做好群众关注问题的整改。今年来,与东城街道人大联合组建“新罗护河联盟”,紧盯东风桥、东风水坝、挺秀桥等关键点,针对河道垃圾漂浮、排污口松懈等问题,发出整改意见15条,推动增设河道监控点8处,查处违法行为2起,流域水质显著改善。三是建议之剂,聚焦发展解难题。引导代表提“含金量”建议,健全“提、交、办、督、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小区品质与文化氛围同步跃升,居民归属感显著增强。年均办复建议20余件,落实率超85%,其中,《关于完善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的建议》被列重点督办,推动新增绿化超5000平方米,安装节能路灯120盏,建成文化长廊等公共空间15处。

  织密“三网”促融合,筑牢基层善治坚实根基。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推动党建、治理、服务三张网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一是党建网引领,红色引擎聚合力。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人大工作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依托“社区e家”智慧党建平台,将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频次、建议质量、推动解决问题成效、选民评议得分”等纳入街道党建考评体系,实现代表履职“可视化、可量化、可评价”。构建“党建+治理+帮扶”三网合一服务链,组织代表与党员志愿者开展“爱心来敲门”服务23人次,截至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5场次,帮扶残疾人就业23名。二是治理网兜底,代表下沉增效能。创新推行“代表入格”工程,延伸治理触角,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将16名市、区人大代表嵌入14个社区基础网格,化身“编外网格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末梢。今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超100人次,推动解决乱堆乱放等问题50余处,社区环境秩序显著提升。三是服务网覆盖,普惠共享暖民心。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组织代表开展教育专项调研,提出改善办学条件等建议12条,推动街道投入资金完成学校环境改造升级3所,引入优质教育项目2个,受益学生超千人。持续监督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双升级”,协调新增医疗设备8台(套),优化诊疗流程5项,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至65%。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