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在群山褶皱里,藏着一个曾让招商团队犯难的地方——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芦田镇。这个被群山环抱、以“梅占茶”闻名的小镇,曾因地处偏远、产业单一,长期顶着“招商洼地”的帽子。但如今,巡河队的身影与流水相映,采茶工的指尖正捻起“金色”希望,八方客商寻着茶香而来……是什么让这座山区小镇悄然蜕变?答案就藏在它以“生态绿”“产业金”“治理蓝”绘就的新图景中。
生态绿——守护碧水青山的底色
清晨的紫云山云雾缭绕,内地溪的流水淙淙作响。芦田镇社会事务中心主任、副河长林小凤带队到内地村内地溪开展巡河工作,实地查看河流周围环境卫生和水质情况。这种常态化巡河机制,正是该镇落实河长制的缩影。6月26日,芦田镇与西坪镇开展上下游联动巡河,通过跨区域协作解决污染治理难题,这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模式,使温水溪(发源于芦田镇云山村紫云山)成功入选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8000万元支持。
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系列活动中,芦田镇创新工作方法,由镇环卫办牵头,组织村“两委”、保洁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在定期、多期、持续的整治行动中,全镇多个行政村同步开展环境清理工作。其中招坑村等村庄通过集中整治,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镇环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产业金——茶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云岭茶庄园,采茶工手指翻飞间,嫩绿的梅占茶芽落入竹篓。这个正在升级改造的茶旅综合体,即将新增亲子乐园等设施,成为芦田镇“茶业富民、企业立镇”战略的生动注脚。2025年,该镇抓住“安溪梅占”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契机,成功引进总投资7.35亿元的茶产业项目,其中台资企业正统亿基底茶智能生产基地配置4条国际先进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500万元。
在芦茗街上,每逢农历一、六的圩日总是人头攒动,这条因茶而兴的街道,180余家店铺中茶商占比超八成。芦田镇还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95%涉茶户增收,目前全镇1.5万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吨,茶叶品质和效益持续提升。
治理蓝——创新机制凝聚共治合力
6月6日,芦田镇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河长制工作会暨河道专管员培训会,镇全体干部职工、各级河长及河道专管员等参加会议。会上,河道专管员正在学习巡河APP的使用技巧。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问题点位与处置进度,实现“发现—交办—整改—复核”闭环。
芦田镇坚持对每周、每月工作情况进行更新总结,推动工作进度可视化,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这种“周监测、月调度”的推进机制,同样应用于梅占产业加工园建设,“镇村组三级赛道比拼”机制催生出惊人效率,比如正统亿基底茶项目实现了“10天签约并施工进场”的突破。镇领导践行“一线工作法”,建立“一企一档”台账,已协调解决21个项目堵点。通过“周监测、月调度、季观摩”的闭环管理,确保项目100%按期投产。
从紫云山的晨曦到内地溪的夕照,芦田镇正以“三色”融合发展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个曾经的安溪偏远乡镇,如今已成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的县域典范,其经验值得更多山区乡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