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福建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山水如画,枝叶关情。
俯瞰八闽大地,泱泱碧水,盈盈笑颜,都在诉说着道不尽的动人故事。
长久以来,福建锚定治水安邦、兴水惠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攻坚克难,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有力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
初心不改振山河。2024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福建水利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福建水网,加快大水网、大水缸、大供水、大安全“四大”工程建设,始终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努力拼出绿色发展的硬实力,不断绘就智慧水利的新画卷,为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回望2024年,福建水利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鼓足干劲、开足马力,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走前头、作表率:
河湖长制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连续6年荣获国家正向激励,2024年再获水利部通报表扬。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省政协下发《“委员河长”工作实施意见》,“乡愁河长”“老兵河长”“木兰姐姐”等特色护河团队不断壮大,获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泉州市河湖长制工作、筼筜湖治理经验分别获全国政协领导、水利部负责人批示肯定;莆田木兰溪和漳州九十九湾成为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在全国率先开展两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已确认公布省级河湖文化遗产151处……
水土保持评估连续5年全国优秀——
发布全国首个《海峡两岸共通水土保持(科教园)评估准则》,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16个,治理水土流失93.81万亩,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40.65公里,分别超额25%、20.33%。全省水土保持率达92.95%,高于全国平均值20个百分点……
严格水资源管理连续3年全国优秀——
编制完成25条跨省市县流域水量分配和省市县三级水资源配置规划。新增取水监测站点802个,规模以上取水单位在线监测设施安装率96.0%,到报率95.6%。累计完成6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3000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6家单位获评水效领跑者……
水利质量考核连续4年保持全国A级——
修订《水利工程责任单位责任人质量终身制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试点启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平台,逐步实现检测数据在线可查。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运用“闽执法”平台,线上办理行政检查4018件、行政处罚45件……
水利安全生产综合考评连续6年全省优秀——
印发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实施细则,全省督查检查发现隐患2.8万多个,整改率超过99%。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303座、水闸安全鉴定16座,实施白蚁防治4652处。实行“一库一策”,动态监控水库大坝运行安全。
……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福建水利系统一以贯之奋勇争先,全力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拼出绿色发展的硬实力
水网融合格局初步形成,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中趋优,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又有创新……福建水利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治水管水兴水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纸上蓝图”变为现实。2024年7月,泉州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福建成为省、市、县三级全部入选全国水网先导区的5个省份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1年,福建就组织编制了《福建大水网规划》,策划生成重大项目134个,规划总投资862亿元。2023年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水网建设规划》,规划总投资10260亿元,着力打造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流域防洪减灾、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数字孪生水网、现代水网管理等五大体系,掀起了福建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10多年来,福建水网建设始终开足马力,建成了“一闸三线”、长泰枋洋、罗源霍口等一批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逐步实现从单水源保障向大水网支撑的飞跃。“三纵八横、三区两带”福建水网的纲目结雏形已经形成,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山海画卷”好评不断。在南平建瓯市东游镇,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频频现身,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驻足观赏、拍摄。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十分严苛。”南平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5年来建瓯越冬,2024年,南平市首次实现全域水质提升至Ⅱ类以上,今后中华秋沙鸭在南平出现的频次将会越来越高。
除了南平,福建其他水域也常能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在福州永泰县嵩口镇梧埕村大樟溪,观测到的中华秋沙鸭数量逐年增加,至今已连续16次来永泰越冬。在厦门,中华秋沙鸭已在此安家,每到冬季迁徙季节,筼筜湖就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
“鸟中大熊猫”安居落户,得益于福建各地多年来的精心治理与保护。从发布实施《福建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全国首个《河湖智慧监管体系构建导则》,到上线河湖“天地网”全流程管控疑似图斑问题,再到实施新一轮闽江流域水葫芦保洁,福建多举措深化河湖长制。如今,全省主要流域国控断面Ι~Ⅲ类水质比例位列全国首位,五星级幸福河流条数翻番。
“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福建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
2024年4月,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龙岩长汀签约,交易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总价18万元。5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绿色金融贷款落地三明宁化,授信额度200万元,用于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工作……此外,龙岩市首创水土保持司法碳汇机制,成为全国范围内首次尝试引入由刑事案件被告人认购本地水土保持项目碳汇的案例;南平建立了全国首个大江大河碳汇标准及方法学,不断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贡献福建力量。
绘就智慧水利的新画卷
以经纬高程、遥感影像、倾斜摄影等数据为基础,汇集河流水系、行政区划、建筑聚落、交通路网等元素,集成雨量站、水位站、摄像头等资料,整合库堤闸、易淹区、物资仓库、抢险队伍、转移路线、避灾场所等信息,共享气象、自然资源、农业、电力等跨行业数据……
近年来,福建坚持边建边用边迭代,将八闽河湖搬进虚拟空间,形成了能够实时感知雨水情态势,实现洪水自动预报、预演,实时仿真的“数字河流”,并开发应用了全省通用、全面共享,具有“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防汛“千库联调”系统,作为支撑防汛抗灾的“智慧大脑”。
“‘千库联调’系统基本实现了闽江流域水库联调、93条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大型水库洪水预报,以及20座重点薄弱县城洪水淹没风险分析。”福建省水利厅防御与水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6·9”强降雨期间,“千库联调”系统比选生成棉花滩水库调度方案,削减洪峰50.2%,将超百年一遇洪峰降为五年一遇,极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成功预报了松溪、建阳、建瓯、顺昌等县(区、市)的超保洪水,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4个城区、4个镇区的淹没影响区域,为科学指挥、提前转移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撑。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期间,系统自动发布江河、大中型水库洪水预报,自动生成工程风险清单、超汛限水库名单,比选生成水库调度方案,指导全省大中型水库预泄腾库9.5亿立方米,拦蓄洪峰11.2亿立方米……
在数字孪生防汛系统的示范带动下,福建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应用,数字赋能拓展到水利众多领域:“项目管家”对项目入库、审查审批、资金分配等环节全透明管理;“数字画像”实时、定量、直观评价市县水利工作情况;河湖“天地网”对河湖库“四乱”和人为水土流失进行全覆盖监管;“项目智审”整合多种涉水数据,实现智能审核审批。如今,福建数字防汛更加精准,数字管理更加科学,数字审批更加高效,基本实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以数字技术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水利厅主要领导表示,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福建省水利系统将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谋划“十五五”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探索水利管理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更有战斗力的水利干部队伍,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