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福建泰宁县着力建设幸福河湖
竹排行进至福建省泰宁县上清溪,两岸赤壁丹崖,溪涧千回百转。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泰宁考察调研时,在这里留下了家喻户晓的“一条鲤鱼”的感人故事,并叮嘱“一定要好好保护生态”。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张国际名片的泰宁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以“守护闽江源头”为使命,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泰宁县强化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湖系统治理与保护,守好“水清鱼跃”之美,描绘“人水和谐”之图,着力将每条大湖小溪打造成闽西北地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交出了一份绿水生态的出色答卷。县域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2024年泰宁县获评“全省2023年河长制湖长制正向激励奖励县”;获评新一轮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典型地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如今,穿行在泰宁的丹山碧水间,可见金溪河碧波荡漾,大金湖烟波浩渺,澄澈的水面与赤壁丹崖相映成趣。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为泰宁百姓创造出绿色普惠的民生福祉。
夯基础:健全管理机制 配强护水队伍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泰宁县高位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创新机制,上下同心,确保河湖管护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系统推进。
泰宁县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健全“双河长”体系,并逐级压实巡河职责。现有6名县级副河长、56名乡级河长、99名村级河道专管员,河湖管护网络逐步完善。2024年各级河长和河道专管员累计巡河4万余次,解决河湖问题2000余个,处理率100%。用好河湖长制考核激励“指挥棒”,奖惩分明,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河湖治理的积极性。2024年,泰宁县对在河湖长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个集体、14名个人给予奖励,并更换履职存在问题的专管员12人。
以列入全市“县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泰宁县稳步推进县、乡河长制管理标准化试点建设,持续完善年度述职、联席会议等制度,强化全流域视频监控、信息化巡河平台建设,提升河湖管护工作水平。辖区9个乡镇已实现标准化河长办全覆盖。
部门协作凝聚护水合力。泰宁县创新举措,探索实施“河长制+党建”“河长制+司法”“河长制﹢促进会”等工作模式,成立三明市首个县级幸福河湖促进会,搭建幸福河湖建设经验交流平台。
泰宁县积极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河、督河,开展专项巡河活动;2024年泰宁成立“泰小鲤”志愿护河队,并发动巾帼护河队、导游护河队、“河小禹”等护河力量,吸纳跑协、大金湖救援队等民间组织,开展护河行动近90次。百姓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乡的河湖,护水治水成为新风尚,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愈加浓厚。
持续加强河湖管护队力量的同时,泰宁县还不断扩大“治水朋友圈”,与将乐、建宁、邵武等地建立上下游生态保护协作联动机制,对县域交界处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协调解决涉水问题。2024年,泰宁县与建宁县、邵武市开展联合行动5次,合力推动河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泰宁县以河湖长制为“牛鼻子”,打牢体制机制“基石”,通过总河长高位推动,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全社会共同努力,蹄疾步稳推动河湖长制“有能有效”,统筹兼顾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除顽疾:实施专项治理 改善河湖面貌
良好的水环境质量让泰宁这座小城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成为“居者自豪、来者向往”的生态旅游县城,泰宁治理水环境的“绿色密码”是什么?
泰宁县夯实“三水”工作机制,坚持“晒水、议水、评水”(月晒水接受群众监督,季议水解决陈年顽疾,年评水激发活力干劲);常态化规范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开展水葫芦常态化整治保洁三年行动,保持河畅水美……泰宁县“数”措并举持续发力治水,换来了山清水秀、鱼儿畅游、百姓欢颜的动人场景。
河湖高颜值,离不开泰宁大力度的修复、治理、保护。2024年,泰宁县积极开展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河湖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山区河道管理,认真开展河湖遥感图斑问题核查。全年清理整治79个“四乱”问题,河湖库面貌焕然一新。
泰宁县委、县政府坚定决心,狠抓流域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控源截污、技术赋能等措施,着力破解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控源截污是水域治理的重要一环。泰宁县着力改造提升城区污水管网,2024年完成污水管网新改建1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7.45%,完成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检测排查建档71.91公里,并建立城区地下管线系统。泰宁县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优化升级,探索建设农田、茶山氮磷截污沟设施,做到农田退水不直接外排河道,并开展4个田间试验,利用冬闲田推广种植紫云英、绿肥油菜,全县化肥使用量比上一年度减少2.05%。
大金湖是镶嵌在福建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阳光洒落,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保证大金湖等湖泊的良好水质是泰宁县的重中之重。
泰宁县凝聚各部门合力,健全机制,并在专业管护方面下功夫,充实河道保洁力量,长效保护大金湖湖晏水美。建立泰宁县大金湖水环境长效保洁工作机制,明确景区与周边村落的保洁责任,福建环大金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企业河长”组建水面垃圾专业清理队伍,确保大金湖水质和景区环境的整洁美观,积极探索第三方物业管护模式,在水葫芦泛滥、旅游旺季等特殊时期,聘请应急清理队伍开展专项清理工作。2024年,共清理大金湖水面垃圾8000余吨、水葫芦600立方米。
一方面破解治水“密码”,一方面做好护河“运算”。泰宁县依托河湖长制平台“做加法”,探索“河湖长制﹢生态司法”新模式。司法行政部门打造“法治护航绿水青山”普法品牌,将河湖保护纳入社区矫正服务体系;检察机关与水利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2024年依托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开展联合巡河21次,通过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会议推动河道治理;法院系统在涉水环境案件审理中采用“刑事案件﹢民事赔偿﹢行政执行”三审合一模式,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多部门联动,重点攻坚河湖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守护大金湖生态健康。
“联合开展大金湖流域水环境联合整治行动,进一步促进了各部门良性互动,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互补,形成了可复制的治水经验,打造了生态司法护航流域治理的‘泰宁样本’。”泰宁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治水大力度换来河湖“颜值”大提升。泰宁县县域9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标准,大金湖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添红利:加快绿色发展 共享“幸福靠山”
幸福河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多年来,泰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水生态效益价值转化,推动“水美生态”向“以水惠民”转变。
环大金湖自行车道蜿蜒如带,串联起十余个特色亲水项目。梅花岛上,竹林掩映的康养小屋迎来八方宾客;九龙潭中,游客乘坐仿古画舫,在夜色中徜徉。高校写生团队穿梭在明清园巷陌间,画笔描绘着“一村一水景”的诗意栖居。
水环境的改善催生出一批绿色经济新业态,泰宁县涌现出了一批“以水促富”的乡村振兴生动样本。
杉城镇南会村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进生态水系治理项目,实施生态护岸,打造滨水露营基地,每逢周末接待游客超500人次;在池潭村生态养殖基地,鲤鱼摆尾激起圈圈涟漪。“河长制﹢合作社”的创新模式,惠及2000多户养殖户。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百姓的“幸福靠山”。
水际村的变迁同样具有代表性。水际村采取“禁柴改燃”等措施,守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发展“景区﹢农户”模式,民宿、渔家乐增至86家,村集体经济收入5年来增长近5倍,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生态红利”。
在梅口乡,返乡创业青年廖晓阳说:“过去守着好水过穷日子。如今水清了,岸绿了,游客来了,大家吃上了‘生态饭’。”
目前,泰宁县环大金湖区域的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6%。幸福河湖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